•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韶府〔2016〕29号)

时间:2016-07-05 11:02:00 来源:本站编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省驻韶各单位:

《韶关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已经十三届8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反映。

 

 

 韶关市人民政府

2016622

 

韶关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振兴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胡春华书记在韶关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快实现融合发展”的总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韶关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产业高端化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推动企业技改创新为关键举措,推动先进制造业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韶关制造升级版,推动韶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振兴发展。

二、重点领域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

1. 锻铸件。铸件重点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风电与核电设备、石油化工装备、冶金钢铁装备、电梯提升设备及大型工程机械等关键零部件铸钢铸铁件,汽车铸铝件。锻件重点发展动力机械锻件、冶金机械锻件、大型齿轮锻件、大型模具钢锻件、石油石化机械锻件、船舶用锻件及高铁、核电、海上石油开采等急需替代进口的锻件。

2. 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变速箱,特别是轿车变速箱、电动汽车变速箱和前后桥、底盘、减震器连杆、轮毂轴承单元、减震器弹簧、轮毂钢圈等零部件及高档齿轮;引进发展汽车动力总成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3. 液压油缸。重点发展高压大流量液压油缸、自动增益AGC液压油缸、冶金结晶器震动缸、冶金连铸夹紧缸、高端工程机械液压缸、数控机床液压缸、矿山特种设备液压缸及液压站液压系统。

4. 模具。重点发展塑料模具(注射模、压塑模、挤塑模、大型多色注塑模、免喷涂高光模、高精超薄模);铸造模具(铝镁合金压铸模具、低压铸造模具、压铸造模具);粉末冶金模具。

5. 汽车改装车。重点发展大吨位起重机、大吨位矿山自卸车、高空作业车、垃圾环保作业车、随车吊、消防专用车、输送泵、输送车等专用汽车。

6. 发配电设备。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效水轮机发电机组,节能变压器、电控设备、高低压配电柜、励磁控制装置、启动装置、电缆、绝缘胶带等输变电设备。

7. 矿山工程机械。重点发展液压圆锥破碎机,智能移动式破碎站,智能浮选设备,大型球磨机和粉磨成套设备,矿石处理自动化生产线及环保型全封闭零排放混凝土搅拌站(楼)、建筑物回收处理设备、人工砂石生产线等智能环保建筑机械成套设备。

8. 轻工机械。重点发展纺织机械、全自动包装机械、木工机械、制鞋机械、食品机械、农业机械。

(二)钢铁深加工产业。

1. 汽车用钢。发展齿轮钢、非调质钢、结构钢、轴承钢、弹簧钢等汽车用钢。加强与广汽集团、一汽大众南海项目、比亚迪及珠海客车等企业的合作,争取承接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订单或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汽车用钢深加工产业集聚地和产业链。

2. 冷镦钢系列。发展冷镦钢盘条,产能达到50万吨以上,以满足韶关紧固件产业园项目的用钢需求。

3. 工业线材钢。依托韶钢金属有限公司的深加工能力,引导其规划入特钢产业园发展,进一步扩大产能,发展硬线钢盘条等工业线材,用于生产钢绞线、钢帘线、钢丝、镀锌钢丝等。

4. 模具钢。重点发展模具钢特种材料。发挥韶关机加工能力较强、铸锻件较为发达的相对优势,积极面向珠三角开展模具产业专项招商,承接珠三角模具产业的转移,争取引进一些铸造模具生产企业入韶发展,并为珠三角地区配套生产模具。

5. 机械结构用钢。发展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打造普通机械制造用钢深加工产业链。支持液压油缸企业开发高端液压缸,打造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液压件产品生产基地。

(三)新材料产业。

1. 稀土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合金和LED光源等新材料,构建一体化稀土产业链,建设广东稀土产业基地。

2. 稀贵金属深加工产业。依托伴生于铅锌矿的镓、锗、铟、银、硒、碲等稀贵金属资源,发展高纯材料、微电子与光电材料、铟锡靶材、太阳能电池等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发展ITO靶材生产,推进年产206N高纯镓年产20吨大尺寸ITO靶材项目建设,发展高纯镓、镓化合物半导体及光电材料、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用镓和平板显示器。

3. 铝箔加工产业。拓展精箔、高中低压腐蚀箔、电子元件用阴极箔、空调铝箔、汽车空调器用钎焊铝箔等工业铝箔产业,以及食品包装用铝箔、医药包装用铝箔、真空镀铝包装膜、转移卡纸等包装铝箔产业。

(四)特色轻工业。

1. 烟草产业。加快韶关卷烟厂制丝线及配套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提高现代化制造装备和工艺水平,提升卷烟产品档次。加快广东中烟物流基地建设,培育集种植、复烤、再造烟叶、卷烟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烟草产业链。

2. 纺织服装产业。推动现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发生产高档服装、内衣系列产品,创造品牌发展优势和持续竞争能力。承接珠三角纺织服装企业,引导纺织服装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建设集约化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物流与批发市场,构建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纺织服装产业新体系。

3. 食品饮料产业。推动食品饮料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新型特色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茶叶等新特产品,支持发展食品添加剂产品,促进以食品、饮料、茶叶、山茶油、铁皮石斛等为主要产品的绿色生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

4. 生物医药产业。开发中药针剂、抗肿瘤药物等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推进参芪扶正注射液先进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的综合示范应用等项目建设。发展生物培养和拟生态条件下规模化种植的濒危稀缺、名贵中药材。发展血液制品、抗肿瘤药物、新型疫苗、心血管类药物等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生产。

5. 玩具产业。提升玩具产业技术水平,以电子化、智能化和绿色环保为方向,重点发展塑胶、电子电动、模型、益智、合金、毛绒等6个主导产品品系。支持玩具研发和工业设计创意。引进培育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上游往模具制造、小五金、塑料硅胶等化工原材料供应等产业延伸,下游带动产品包装、印刷、设备维修等产业发展,提升玩具制造业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

6. 林产品加工业。加强竹木资源综合利用,做强做精高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竹制板等板材制品。发展实木家具、定制衣柜、办公及酒店工程家具等绿色环保家具产品。

7. 造纸包装材料。支持现有造纸企业绿色发展、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开发功能化、环保化、简便化的包装材料。引进发展具有保鲜功能的食品包装、无毒包装材料、复合柔性包装材料。

8. 文具制笔。推进制笔产业技术和产品开发,引进发展配套油墨、生物塑料、印刷、包装等上下游产业链,培育文具制笔产业。

9. 电子机械产品加工业。发展电子机械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电子器械配套设备,加快电子机械产业建设,延长产业链,配套发展机械零配件、集成电路等产业。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发挥创新骨干作用。实施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韶钢、韶烟、韶能、韶铸、东阳光、韶冶等一批有实力的工业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实验室、研究院,开展战略产品开发。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加快韶关学院粤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平台技术升级改造和曲江食品工业园检测平台的建设步伐,争取尽快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引导中小微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购买技术服务以及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引导工业企业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链整合,重点在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轻工业、新材料等领域,通过建链、补链、延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扩产增效,鼓励工业企业用好省级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工业企业生产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实施“机器人应用”工程,推进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装备的示范推广,提高企业竞争力。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8%5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10%;到2025年,制造业发展模式基本实现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大力促进两化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推进制造业重点领域两化融合。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装备类产业,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的融合,增强装备产品的性能与功能,构建高端装备产品的研发创新平台,提升产品与服务融合的发展模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钢铁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现代建材等流程制造产业,重点实现基于物联技术的精益控制,建立在线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系统,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在特色轻工业产业,重点推进生产制造智能化,实现生产制造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控,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生产控制、质量监管和在线检测,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精深生产。推进“互联网+制造”,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试点行动,通过龙头企业培育、重点项目引入和工业电商转型,引导企业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满足个性需求的制造模式创新、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及营销模式创新、支撑智能绿色的生产运营创新等新型模式创新,带动行业关联企业向新型网络化生产模式转变。支持制造业云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工业企业开放共享,实现制造能力的优化配置。搭建面向制造业的众包设计平台,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和效率。鼓励发展柔性制造,支持建设重点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到2017年,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7家,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到2020年,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15家,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到2025年,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深度融合。〔市经信局、发改局、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积极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工业节能,促进制造业绿色低发展。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考核监管力度,建立预警调控机制,倒逼企业绿色转型。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和注塑机节能改造项目实施,推动企业加快淘汰低能效电机。组织引导重点企业开展工业锅炉(窑炉)、清洁生产等节能技术改造。推动重点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以体系的管理手段提升能源管理效能;开展重点行业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倒逼企业不断提高用能效率的“三能体系”建设。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清洁生产。重点推动莞韶产业园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推动在园区污水处理厂基础上实施中水回用工程为主要耗水企业提供再生水配套,构建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企业清洁生产,重点推进钢铁、建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等五大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以及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根据国家、省有关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规划目标,综合运用差别电价、补助资金、准入条件、行业标准等政策措施,强化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约束机制,促进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快退出。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污染减排,强化火电、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的脱硫脱硝运行管理。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降耗、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二氧化硫、化学物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控制在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范围内;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位节能降耗水平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市经信局、发改局、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切实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广先进质量管控方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行精益生产、六西格玛、质量诊断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形成追求卓越质量的管理机制。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推广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建设质量信息信用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重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鼓励将发明专利转化为行业(国家)标准;加大对企业制标的扶持力度,支持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培育“韶关制造”品牌,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加大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力度,树立品牌良好形象。积极培育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示范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全面推行《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培育知识产权交易机构,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鼓励支持专利高端运营。到2017年,新增创建广东省著名商标5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5件,制造业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达到84;到2020年,新增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件、广东省著名商标10件、广东省名牌产品30件,制造业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达到85;至2025年,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达到86,主要制造业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打造一批有较强影响力品牌,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市质监局、工商局、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落实省培育大型骨干企业政策措施,加大本土企业培育力度,帮扶一批高成长制造业骨干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超20亿元、超50亿元的后备骨干企业上台阶。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中小企业“助保贷”、“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等业务,支持开展中小微企业设备更新融资租赁,支持中小企业实施资本市场融资,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认真落实融资担保、税费优惠、资金扶持、辅导培训、企业减负等方面支持政策,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建立高成长性小微工业企业名录库,对具备上规潜力、未来15年内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扶持。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结合产业政策,通过股权、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实施联合重组,引导联合重组企业主动与大企业配套协作,促进中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产品上下游产业链上的有机联系。推进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深化产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引进中央或省属国企、知名民企、外资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参资入股。到2017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1家、超50亿元工业企业达4家左右,累计推动50家小微工业企业上升为规模以上企业;到2020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达2家左右、超50亿元工业企业达5家左右;到2025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达3家左右、超50亿元工业企业达8家左右,大型骨干企业实力稳步增强,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市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局、金融局、国资委、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工业物流项目,加快发展保税物流、综合物流、第三方物流,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物流网络。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推进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以黄沙坪创新产业园、鑫金汇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为载体,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功能强的生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金融、工业设计、信息系统服务、现代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会展等与先进制造业紧密相连的生产服务业向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集聚。推进南雄精细化工产业园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平台建设。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生产模式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营销模式向总承包服务转变。支持重点企业成立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服务企业,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培育节能和环保服务产业,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环保服务外包。推动工业设计服务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家、省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重点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单独组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专业设计单位共建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到2017年,力争培育省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1个,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4.5%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亿元;到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4%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亿元;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供应链专业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市经信局、科技局、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同推进。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协调推进工作,加强对实施方案相关指标的统计监测和发展目标的督促检查,建立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水平的评价、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攻关领域,制定具体措施,合力推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振兴发展。〔市直有关单位,莞韶产业园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强政策引导支持。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引导制造业转型发展。落实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重点向先进制造业投资项目、技改创新项目和相关平台倾斜。市级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投向先进制造业。加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投入,对新建和改建、扩建的创业基地和孵化器用房给予适当补助。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设备投资按比例抵免税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等税收政策。落实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和培育高成长企业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市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科技局,国税局、地税局)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对智能制造和先进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广设备融资租赁。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支持制造业融资的增信作用,并建立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发挥韶关市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参照风险准备管理办法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额度,壮大企业发展的信心。扩大直接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优势企业在主板上市或新三板、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引导各类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市金融局,人民银行韶关中心支行、韶关银监分局,市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局)

(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网络城市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幅扩容升级互联网骨干网和城域网。有效配置和优化完善网络资源,加快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三网融合”。加大农村网络建设力度,形成覆盖城乡的交互式、多功能信息传输网。以“4G”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全市无线数字共网平台,建成技术领先、功能齐全、覆盖各行各业现代化无线电应用、管理网络。〔市经信局、发改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加强对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人才(团队)纳入市级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引进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强化对高端人才的配套保障。加强先进制造业实用人才培训,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训机制,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管理提升工程,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市人社局、教育局、经信局)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