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疾控中心自省疾控中心获悉,一批由康希诺公司生产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已经配送到我市。届时广大市民就可接种这种只需打一针的新冠疫苗了。
一、研发团队威名赫赫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生产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由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2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注册申请,是首家获批的国产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
二、技术原理不同
与之前接种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相比,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的技术原理不同。腺病毒载体疫苗是通过技术手段,将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替换”腺病毒特定基因片段,在进入人体后可产生S蛋白,S蛋白“诱惑”免疫系统反应。这一技术,此前曾被陈薇院士成功用于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发。
而灭活疫苗则是通过化学手段,把病毒致病能力“杀死”,这样让病毒无法在人体内繁殖,但仍然保留它们“特定特征”,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认得”它们,一旦有新的活病毒进入人体,就能派出抗体“追杀”病毒。所以两种疫苗的技术原理是不同的。
三、接种程序不同
目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只需接种1剂(0.5ml);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要接种2剂(每剂0.5ml),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虽然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接种1剂,但市民不用担心效果。腺病毒载体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疫苗对所有症状的总保护效力为65.28%,对重症的保护效力为90.07%。从目前进行的中和抗体交叉实验结果来看,疫苗对突变株有保护作用。疫苗保护效力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疫苗目标产品特性》推荐的指标要求。
四、接种方式和接种年龄范围均相同,都有良好的安全性
虽然与灭活疫苗的技术原理和接种程序不同,但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接种方式和接种年龄范围上都是一样的,18周岁及以上人群都可在上臂三角肌注射腺病毒载体疫苗。
在安全性方面,中国疾控中心5月28日发布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内的新冠疫苗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均低于2019年我国其他各类疫苗的平均报告水平。
腺病毒载体接种后不良反应和其它灭活疫苗一样,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联系接种点,由后者给予处置指导。这一疫苗的接种禁忌症与其它三款灭活疫苗类似,但特别要提醒的是,HIV感染者、硬皮病、皮肌炎和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现阶段不建议接种。同时,糖尿病患者及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需慎用;有哮喘病史者慎用;血小板减少症及任何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肌肉注射本品可能会引起出血,需慎用。
五、两种疫苗不能混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第一剂次接种了灭活疫苗,第二剂次不能改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因此已接种一剂次灭活疫苗的市民,不要搞错了第二剂次疫苗的接种喔。
按照国家要求,两种疫苗产品“混打”是有条件的: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前提就是两剂疫苗必须是同类的,也就是灭活疫苗只能与灭活疫苗“混打”。
此外,康希诺新冠病毒疫苗只需要接种1剂次就可以,没有必要在接种完后再接种其它类型的疫苗。同样的,已经接种完2剂灭活疫苗者,暂不建议使用腺病毒疫苗加强。
六、个人防疫不能放松
最后提醒广大的市民朋友:此类疫苗目前供应量较少,预约成功后,以现场疫苗库存实际情况进行接种。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防止感染,接种完疫苗后仍需继续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
韶关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
疫苗接种实施和医疗救治组
2021年6月10日
(转载韶关日报)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