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往期专题 >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新冠肺炎科普知识

科学认识疫情 筑起抵御病毒心理防线

时间:2020-02-19 11:11:12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少人为此焦虑紧张、惶恐不安,对抗恐惧的最好方式就是面对,筑起抵御“心理病毒”的防线刻不容缓。

认识恐慌

作为生命体的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死亡。当生命遭受到死亡威胁时,必然会产生恐慌,而恐慌则促使生命体尽力应对威胁,从而保全生命。所以说恐慌的发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身安全。恐慌的程度与发生危险的程度成正比,越是危险的事情,越产生恐慌,这是人的本能。

所以,缓解疫情造成的恐慌,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积极控制疫情、治疗疾病上面。随着疫情得到了控制,病患真正得到有效的治疗,威胁减弱了,安全感提升了,恐慌也就自然消退缓解了。

面对恐慌你需要以下“心理处方”:

1.避免大脑过载

要积极提高自己的信息甄别、质疑和批判能力。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则建议将注意力放在权威信息上,每天关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不要过多地浏览多途径信息,降低自己的不确定体验。

适当控制自己对信息的摄取,放下手机、关上电视机,让自己信息及情绪“过载”的大脑清空一下储存。冥想、听音乐、画画都是不错的选择。

2.保持谨慎而不恐惧

谨慎,在于采取专家推荐的个人防控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尽量减少聚会、注意休息、保障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等;不恐惧,则是在谨慎的基础上,不要过于紧张。毕竟,对于多数人而言,被感染的概率较低;即使感染了,多数案例也是轻症,更重要的是,恐惧不能保护自己不被感染。

3.陪伴家人,记录美好

呆在家里时间长了不免会很烦闷,学习、工作和生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应认识到这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必要措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凡事都有得失,这段时光何尝不是陪伴家人的最好时光?

不妨珍惜现在,及时调整心态,关注自身、家人,多些交流,和家人一起做些开心的娱乐活动,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4.避免疑病

有的人会容易接受到负面消息的消极暗示,过分关注身体上的微妙变化,比如普通的咳嗽、流涕、头痛头晕、困倦等,并将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越是对比症状就越觉得像是新冠肺炎,精神越是紧张,躯体的不适感就越是被放大,对自我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我要发烧了”“我肯定被感染了”。于是陷入到“疑病-焦虑-躯体不适-焦虑加剧”的死循环中。

如果出现了感冒或流感样症状,首先可看看这些症状在多大程度上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似。冬春交替本来就是感冒和流感的高发季节,因此发热、疲乏和上呼吸道症状不一定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然后,仔细考虑是否有和疫情发生地人员(或疑似病例)接触的经历。如果症状较重,特别是有肺部症状(如呼吸困难),或者确定接触过疫疫情发生地人员,则应及时到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如果医疗机构认为属于普通感冒或流感,就不要再怀疑自己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

防疫抗疫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救命”,也要“救心”。我们期盼疫情能早日过去,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转载韶关日报  健教所)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