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往期专题 >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复工复产复学

市市场监管局多举措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2020年帮助企业融资210亿多元

时间:2021-02-26 11:45:49 来源:市市场监管局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为降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助力企业快速复工复产,2020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市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国家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以市场为主阵地,坚持防疫、监管两手抓,聚力“六稳”“六保”,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充分发挥提振企业信心、加快复工复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融资登记800宗,帮助企业解决融资210.37亿元。其中,开展股权出质登记437宗,帮助企业担保融资144.84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41宗,登记抵押担保主债权金额63.62亿元;办理专利质押17宗,帮助企业融资15248万元;办理商标质押5宗,帮助企业融资3865万元。

  一、广泛引路大宣传。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全市经济发展压力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走访,问诊把脉,找准服务方向,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利用市市场监管局公众号、各类微信群、个人朋友圈、当地新闻媒体等,大力宣传《物权法》《担保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动产抵押物登记、股权出质、信用担保等与企业融资相关政策,使更多的企业负责人深入了解融资的优势、程序及操作规程,从而为其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拓宽融资思路。

  二、开通绿道优服务。对有融资意向的企业,市市场监管局安排专人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对企业急需办理的融资项目,坚持“马上办”服务模式,随到随办、当场办理。对材料齐全的企业,即时提交、即时审核、即时办理,最大限度简化登记手续,为企业提供便利。支持企业以生产设备、原材料、半产品、产成品等动产抵押融资,以“资产”换“资金”。以股权出质融资,把静态的股权转化为动态的资本,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换取“真金白银”。基于申报单位受疫情影响,对正在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的企业在综合评估前提下采取提前介入、资料后补、同步或后置办理等措施。开通网上申报渠道,先接受申报资料电子版,有关证明材料可延期补交,降低因人员聚集可能带来的疫情风险。鼓励和引导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医药物资生产企业,以其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

  三、多元融资大盘活。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紧扣职能,采取“三押一推”措施,即结合企业实际,综合运用商标专用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抵押等多种方式融资解困,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多元化融资平台,助企融资解困,解决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设立了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促进企业渡过难关,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与建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推出一系列举措加强防疫物资企业金融服务,如建设银行创新开发了“战役贷”产品。

  四、沟通协调搭桥梁。拓展思路,利用登记注册、合同信用、监管信息等资源优势,向各大金融机构积极推介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信用指数高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各类商标企业,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贷款方案,为“银企对接”当“红娘”。既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题,又解决了金融机构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惜贷”问题,降低了贷款风险,形成了银企“双赢”,促进了全市区域经济的发展。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时间短、用款急、额度小且频繁的特点,市市场监管局在尽量发掘国有大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融资作用,支持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要。坚持“非禁即入”“非禁即可”原则,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大力发展担保公司和小额信贷公司,多渠道帮助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市市场监管局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融资服务功能作用,引导小微企业在行业内或跨行业成立协会和商会,充当小微企业与银行组织的融资纽带,更好与银行为主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帮助小微企业贷款融资。

  五、知识产权力保护。全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如既往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肃查办在疫情期间侵犯知识产权、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形成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新机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市市场监管局)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