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王瑞军接受南方日报专访:
以非凡之举开创韶关赶超发展新局面

时间:2021-08-10 12:10:01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近日,市委书记王瑞军接受南方日报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韶关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要求,主动对接、融入、支持、参与“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8月9日,南方日报以《韶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瑞军:以非凡之举开创韶关赶超发展新局面》为题刊发相关报道,韶关日报全文转发。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认清所处历史方位,乘势而上开山河、风雨无阻向前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韶关篇章。”近日,韶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瑞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韶关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要求,主动对接、融入、支持、参与“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推动韶关从改革开放的“边沿”变成扩大内需的“前沿”,从生产原材料的“供应商”变成产业综合开发利用的“主战场”,努力把韶关打造成为对接大湾区和支持两个合作区的先行响应地、大湾区辐射带动内陆发展的枢纽节点、大湾区虹吸效应和集聚资源的落脚地桥头堡,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谈学习贯彻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省各地引发热烈反响,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韶关将如何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各项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王瑞军: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全体共产党员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号令。伟大号召催人奋发,是我们奋进新征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动员令,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我们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全市干部大会进行传达学习,印发专门通知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接下来,韶关市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精心组织安排。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组织生活会等多种形式,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位党员干部。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第二个阶段的根本遵循,纳入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并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百年党史、悟先进思想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二是认真组织培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全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内容、作为必修课程,抓好各行业各领域党员培训,组织好镇村、学校、国有企业等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培训,分级分类做好“两新”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培训,实现学习培训全覆盖无遗漏。三是抓好宣传宣讲。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统筹线上和线下宣传,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韶关实际结合起来,采取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及时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宣讲团广泛开展宣讲,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谈碳达峰、碳中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南方日报:韶关是广东资源资产最丰富的地市之一,将如何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王瑞军:今年3月16日,我们在全市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上,对发展新能源产业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要求由全市统筹发展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随后,我们举办了新能源产业韶关对接大会,全力引进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近日召开的韶关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审议通过《韶关市关于加快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的实施意见(试行)》等“1+6”文件,从国有资产、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地资源、水资源、岸线资源的6大重点领域探索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具有韶关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接下来,韶关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历史性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全力以赴创建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

  一是全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全力配合省创建南岭国家公园,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严格实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体系,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实现高水平生态保护。

  二是统筹分类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加快制定合理体现资源价值、符合管理需求、简便易行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探索推进各类自然资源和排污权、用能权、岸线权等权益性资产价值化,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整体价值。推动国企参与资源资产价值化,盘活整合各类国有资源资产,实现国有资源资产价值化。去年底,我们推动韶关港与广州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以岸线资源及新港码头资产出资入股,成为资源资产价值化的典型实例。

  三是培育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整合全市资源,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及“碳中和”发展规划编制,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和战略合作者,大力发展以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做强做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加快实现能源转型。

  ▶▷谈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快速转换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

  南方日报:进入新发展阶段,韶关将采取哪些措施,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王瑞军:韶关作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承担着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先试、改革探索的重任。接下来,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新旧动能快速转换,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重塑韶关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推进“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积极引导传统企业开展“工改工”、技术创新、产业孵化,注重产业链上下游贯通和产业链的延长,实现传统产业从粗放、低技术水平、高消耗向集约、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转变。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制定全市产业地图,谋划推动发展低碳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电子信息和大数据等产值可达千亿元的产业,现代钢铁、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绿色矿业、现代物流等产值可达500亿元的产业,文化旅游、现代食品、林业经济、内河航运和船舶制造等产值可超百亿元的细分行业领域的产业。

  二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韶关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用心用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吸引高端创新团队或人才携项目到韶关市落地,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韶关成为全省最具活力、最具动力、最有创新力的城市之一。

  三是加快产业园区集聚发展。高水平做强做优韶关高新区,着力将韶关新区、浈江片区、白土片区和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等高新区核心区打造成全市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集聚地,力争早日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高水平建设县域现代园区,鼓励和吸引工业企业入园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四是加强招商引资和产业对接。牢固树立“以市场引投资、以资源引产业”的理念,实施市县镇和部门四级领导带头招商机制,创新产业招商方式,组建13支产业链工作队和11支驻外招商队、市世广会招商队,主动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对接。

  ▶▷谈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系统谋划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南方日报: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韶关被赋予了缩小城乡差距的新任务新要求。接下来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王瑞军:韶关城乡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这是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的历史任务,是落到我们肩上的时代重任。去年以来,我们修订出台了韶关市户籍管理新规定,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要求,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突破口,系统谋划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

  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出台《关于韶关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措施》“1+N”系列文件,力争“十四五”时期实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至少1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

  我们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进城落户“零门槛”“优服务”,注重激发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入户积极性,协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技能素质,多措并举强化住房保障、养老权益保障,有序推动城中村、城郊村开展“村改居”工作,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

  我们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抢抓“双区”建设和融入广州都市圈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承接好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辐射带动,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市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山水林园与产城人文有机融合的生态绿城。完善县域产业规划,持续推进县城“439”品质和美丽圩镇建设“139”行动,着力把县城和中心镇打造成县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转载韶关日报  范永敬  陈慧翔  沈明礼)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