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东以最大力度尽快补齐最大短板,自2022年12月起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强县促镇带村”,奋力谱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两年来,广东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57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广东省际边界地区作为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平衡不充分问题相比其他地区更加突出,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作为长期生活在省际边界地区——乐昌的省人大代表,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秉珍种养联合社党支部书记、乐昌市妙农富村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廖石秀体会更为深切。为此,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深入调研分析,在今年省“两会”期间带来《关于推动省际边界县高品质建设的建议》。
“由于区域功能定位以及支持政策等差异,加上珠三角的‘虹吸效应’,全省26个边界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远低于全省57个县域平均水平,而且落后于桂湘赣闽四省(区)边界地区。”廖石秀认为,全省26个边界县(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集聚效应不高、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部分地方国省道和主要公路相邻边界县(市、区)比技术标准低、路况差、通行能力不高;三是镇村面貌相对较为落后,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同时,环境保护要求更严更高,26个边界县(市)普遍存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省际边界地区发展,《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出,缩小广东省边远地区与邻省的区域发展差距;《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明确强调,对省际边界地区中综合实力较弱的县域,加快补齐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推动振兴发展。
“系统谋划省际边界地区发展,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加大精准帮扶力度,事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破解广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意义重大。”廖石秀说。
为此,她建议,尽快制定并出台支持省际边界地区26个县(市)发展的专项文件,针对省际边界地区26个县(市)现在共同面临的痛点、瓶颈,以及各县(市)反映的问题和政策诉求,在产业培育、镇村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专项化”一揽子扶持政策和财政投入,同时按照“一县一策”的思路出台具体支持措施。(转载韶关日报 陆瑶)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