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往期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韶关红色革命遗址

一座千古不朽的精神丰碑——走进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

时间:2021-05-19 11:09:53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p19_b.jpg百年弹指一挥间,抚今忆昔,岁月如歌。党的百年红色历程,在华夏大地处处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远离城市的喧嚣,坐落于乐昌市梅花镇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苍松似海、翠竹成林,和着晨雾朝阳一片静谧凝重,革命烈士纪念碑无声地向人们述说着9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激烈战斗。  

  日前,记者在乐昌市史志办有关同志及梅花镇党委委员的带领下,前往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拾起那段渐行渐远的烽火记忆,感受先烈们为理想信念献身的崇高气节和坚韧品格。

  英烈事迹熠熠生辉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在苍翠的松柏掩映下,由多支枪杆形状的碑体簇拥而成的红七军烈士纪念碑屹立于山巅。顺着纪念碑左侧前行,2010年12月迁出深山的李谦烈士墓,以及90年前血洒粤北的700多名战友英灵重逢于此。  

  天高云低,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直插云端,高大威严,沿路上两侧一则则描述着生动革命故事的石匾,令人肃然起敬。记者怀着敬仰之心拾级而上,仿佛昔日的枪声、冲杀声正在向我们述说着往日的腥风血雨,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书写了各自人生的辉煌,他们的革命故事在时光里如日月星辰熠熠生辉。

  壮士已故英灵长存

  镶嵌在记忆中的红色印迹,仍时光飞逝,毫不褪色。石匾上的一段段文字,讲解员的一句句话语,将那段尘封已久的烽火岁月再次娓娓道来。

  1931年1月,由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治委员、李明瑞任总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实行战略转移。同年2月1日,红七军到达乳源(现乐昌市)梅花村,军前委指挥部设在梅花圩莲花祠。由于梅花处于湘南和粤北交界之地,是乐昌、乳源、宜章等县的中心点,这里曾受到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的波及,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于是,前委打算在梅花进行休整,拟在此进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2月2日,红七军得到情报说国民党粤军邓辉率一个团追来,前委分析后认为:部队占据有利地形,若能打败敌军这个团,就能扩大红七军影响,有利于在小北江立足。于是红七军前委决定,在刚落脚的梅花村迎击敌人,随即作出布置,开展迎战动员,构筑阵地工事。  

  经战前动员,红七军指战员迅速进入阵地修筑工事,战场摆在梅花岭两边的高地上,五十八团部署在草家坪、塘头下、桥头、石围一带的山头,五十五团控制着军营下、石墩下和梅花街等地。

  2月3日,敌先头部队向红七军阵地发起攻击,战斗首先在五十五团的前沿阵地打响。红七军和敌军交战后才发现敌情有误,敌军并非只有粤军独立第三团,而且还有湘军十九师的两个团,敌军数倍于红七军,由于敌众我寡,邓小平等都亲临前线指挥,交战非常激烈,最终红七军顽强击退了敌军的疯狂进攻。“梅花血战”毙伤敌军1000多人,红七军亦伤亡700余人,其中干部伤亡约占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二,缩编前任师长的李谦等将士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梅花血战”后,红七军前委召开会议,决定放弃建立根据地的方案,按照之前中央指示,向中央苏区前进。

  三代守墓祭英魂

  廖聪济刚刚忙完农活,习惯性地前往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的李谦烈士墓旁转一转,先行一个礼,然后小心地擦拭墓碑和清扫周边的环境卫生。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舒适、清净、整洁。

  90年前的那个寒冷冬天,为一名受重伤的红军将领疗伤的经历,让廖家人的命运与红军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从此,廖氏一家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开始了为红七军在梅花镇一战中牺牲的李谦守墓的生活。  

  今年51岁的廖聪济是乐昌当地的农民,从小听父亲讲得最多的事,就是90年前发生在梅花的战斗,父亲时常叮嘱:长眠在家隔壁的红军烈士墓是自家人,要好好祭拜他。  

  一句叮嘱、一个诺言,这一守,就是祖孙三代。

  接力守陵九十年传颂军民鱼水情

  1931年2月的一天,日方冷,雪未化。在梅花镇大坪村老屋场村民小组石子坝深山的廖文成(廖聪济祖父)家里,突然来了几名年轻的红军,廖文成一时未缓过神来,在这之前,他听附近的乡亲们说梅花洞来了队伍,这支队伍跟以往的“匪兵”不同,他们驻扎在当时的梅花街上,没有骚扰群众,他们发告示、安民心,说自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廖文成询问之后才知道,他们来此是为寻找掩埋死难战友遗体的地方,几名红军在出发寻找部队前告诉廖文成,牺牲的军人真名叫李谦,年仅22岁,是红七军在梅花一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将领,并写下一张字条,简要记录了李谦牺牲的经过,恳请廖文成帮忙看护好李谦的遗骨,待到革命胜利后再回来找他。虽然意识到有可能被国民党追击搜查,但知晓红七军事迹的廖家人已经顾不上这般风险。于是,廖文成将李谦的遗体掩埋在自家屋旁,由于怕暴露,廖文成不敢刻上碑文,碰到有匪军前来搜山询问,他就称那是自家的祖坟。  

  廖文成去世前,将这个承诺告诉了当时年仅10多岁的儿子廖更新(廖聪济父亲),并叮嘱他一定要遵守承诺,像对待自家祖坟一样对待这个红军墓。廖更新始终牢牢遵照父亲遗嘱,寸步不离地守着那个特殊的“祖坟”。  

  新中国成立后,廖更新及家人也向身边的共产党员讲述过当年“梅花血战”的历史及李谦烈士被安葬在自家屋旁的事情。但是廖家居住深山中,平日里来往的人少,守护红军墓的事情依然鲜有人知晓,廖家人仍年复一年地像对待自家祖坟一样打理和祭拜着李谦烈士墓。  

  2005年,因父母年老体弱多病,廖聪济毅然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回到深山照顾年迈双亲,同时也接过父亲的嘱托,肩负起照看李谦烈士墓的重任。“红烛、高香、纸钱和水果要备齐,这是爷爷那时传下的规矩,要像照顾家坟一样照顾这里。”廖聪济坚定的眼神话语中,只要烈士的坟墓一天没迁进烈士陵园,廖家还会将这守墓的事代代传下去。

  烈士纪念碑不变色红色基因永传承

  为铭记红七军在乐昌梅花的战斗经历和革命精神,缅怀红七军革命烈士,2007年,乐昌市开始修建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并于2009年投入使用。如今,该纪念园是韶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韶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如今,每逢清明时节、“七一”建党日以及烈士纪念日,这里就成为各地机关单位、学校等组织党员开展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  

  2010年,红七军师长李谦烈士墓被迁入乐昌梅花镇新建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廖聪济也成为纪念园的管理员,继续守护着李谦烈士的英灵,也一同守护着血洒粤北大地的700多名烈士的英魂。  

  新建成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包括红七军烈士碑和陵园广场,位于梅花镇的最高点,从数十级的石阶拾级而上,站在烈士碑下,整个梅花镇建筑尽收眼底,两条车来车往的南北大干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坪乳公路从梅花镇穿城而过。现在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不仅是人们瞻仰革命先烈、弘扬红色传统的纪念地,也是梅花镇百姓象征和平与友好、传递胜利和团结的幸福场所。(转载韶关日报  张波 钟政宽 邵文)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