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往期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时代楷模

董天锡

时间:2021-09-14 10:28:52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董天锡,字永龄,1913年出生,南雄县乌迳乡水松村人,193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牺牲。

  董天锡少年时在村小和乌迳小学读书,15岁就读于私立英明中学。当时,南雄正处于革命的暴风雨年代。董书存、董南生、郑芳明等革命者经常在乌迳水松村一带活动,董天锡、董永雅、董书缨等一批青少年因此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1931年,董天锡初中毕业后,考入广州大学附中。1934年,他得到董姓公堂的资助,进入广州大学社会系深造。

  1935年期间,董天锡经南雄县留省学生邱萃藻和张尚琼的介绍,参加了读书会,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受到了马列主义的教育。从此,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后加入了中国青年同盟。

  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董天锡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停学随邱萃藻回到家乡南雄,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读书会、抗日同志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南雄各中小学校一批教师和学生被吸收参加“民先”组织。董天赐等还组织抗日宣传队,用演讲、出壁报、歌咏、演话剧和街头剧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抗日宣传。

  1937年冬,董天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南雄县队时,董天锡担任“抗先”南雄县队队长。经过他与同志们的努力工作,全县“抗先”队员发展到500多人。

  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事件,南雄的顽固派也挑起了不少事端。党组织决定董天锡夫妻离开南雄,转移到外地隐蔽。1940年8月,董天锡和妻子邱崚平转到英德县私立辉南中学,董天锡任教员,邱崚平当图书管理员。1942年,董天锡夫妻返回南雄。在隐蔽这段时间内,董天锡和教师中的地下党员谢志诚等,以“公民课”为内容,在学生中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他们还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附近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团结了一批进步人士。

  1942年5月,“粤北省委事件”发生,英德县党组织奉命暂时停止组织活动。7月,董天锡夫妻回到南雄乌迳水松村老家居住,他担任中共乌迳区委书记(当时南雄尚未接到停止党组织活动的通知),把党的政策贯彻到党员中去,告诉每个党员,要站在党的立场上,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广交朋友,保护党的力量和群众利益,以待将来的发展。11月,南雄地下党奉令停止组织活动。

  1945年2月,南雄的党组织奉命恢复活动,董天锡仍任乌迳区委书记。8月,东江纵队和珠江纵队成立粤北指挥部,率领部队挺进粤北,9月到达南雄,就地开展游击战。由刘建华、戴耀率领的两支部队到乌迳地区开展活动。董天锡与部队取得联系后,领导乌迳区委和当地群众全力支持游击队,使张定、陈芳领导的手枪队很快就在雄信公路线上的石迳圩和松火烧桥两处建立起税站,并且经常帮助游击队带路刺探敌情、购买物品。1946年初,在乌迳地下党员的带路下,刘黑仔手枪队夜袭乌迳税务所,缴获40余万元法币。

  1946年春节后,国民党派遣正规军一个旅,在地方保安团的配合下对粤赣湘边游击区实行“清剿”。游击队主力转移至别处,乌迳地区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但是刘黑仔和张定带领的手枪队在董天锡等党员和群众的掩护下,仍在乌迳地区坚持下来,安然渡过难关。

  1946年夏天,东纵部队奉命北撤山东烟台之后,留在南雄隐蔽的部队开始活动。戴耀率领的雄余信人民义勇大队活跃在雄信公路上。那时,董天锡领导地下党的同志,向社会民主人士和广大群众揭露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号召人民起来,为反对内战、保卫和平而斗争。

  1947年4月,中共五岭地委和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相继成立后,派郭显亲到乌迳找董天锡,向乌迳地区的党员传达了五岭地委关于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董天锡动员了大批青年参加游击部队,同时,在本村组织起一支50多人的水松乡常备队,董天锡自任队长,与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第六支队第三大队在一起活动。不久,董天锡被调入第三大队任政工队队长兼指导员。1947年下半年,粤赣湘边的革命形势获得大发展,董天锡带领政工队在新四区(即乌迳一带)开展了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

  1948年初,国民党正规军“隆昌”部队对南雄和始兴的游击根据地实行重点进攻。游击队主力大部队转移到赣南、湘南去开辟新区,只留下少数部队就地坚持斗争,南雄游击队处境非常困难。董天锡面对险恶处境,仍带领一支人数不多的政工队活动在油山、乌迳一带,鼓舞革命群众要坚定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心。

  1948年3月,董天锡在油山腹地兰田的大水洞游击队驻地,征得第三大队大队长杨奉璋的同意,带领几名队员下山,准备到乌迳一带了解敌情,筹集粮食。不料他们的行踪被叛徒看见,叛徒马上向驻扎在乌迳的敌军告密。100多名反动军警将董天锡他们隐蔽的岩洞重重包围起来。在这生死关头,董天锡和队员们置生死于度外,坚决不投降。由于敌众我寡,他带领队员突围,冲出洞口,跳进河里,不幸被敌人的机枪击中,身负重伤,但是他顽强地爬上河岸,继续与敌人战斗,最后英勇牺牲。董天锡牺牲时,年仅35岁。

  董天锡虽然牺牲了,但是他那爱国爱民的热情,深入工农群众的艰苦作风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转载韶关日报  邵文  资料来源:《韶关革命人物》)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