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章,1922年出生于始兴县顿岗圩一个贫农家庭。194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牺牲。
1939年冬,经刘世周介绍,曾宪章在国民党暂编第二军第八师第一团团长刘世焱(刘世周胞兄)身边当勤务兵。翌年春,曾宪章被送去福建青年干部学校受训,6个月后结业返回部队,任刘世焱团长的警卫员。1941年10月,曾宪章所在部队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频繁进攻,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在长沙附近的东流镇突围战斗中,团长刘世焱阵亡。曾宪章左臂中弹,被抬至医院治疗,3个月后伤愈回到家乡。在乡的日子里,曾宪章仍然关心时局的发展。在同乡好友、正在顿岗活动的地下党员刘世周的教育和引导下,曾宪章认清了国民党消极抗日的真相,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1942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根据组织需刘世周推荐他为顿岗乡公所自卫班班长。6月,曾宪章到县国民兵团军事训练班学习,结业后任顿岗民兵队队副,他以公开职业为掩护,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护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944年12月,侵华日军逼近韶关,始兴沦陷在即,顿岗乡公所陷入瘫痪状态。曾宪章接到刘世周的指示,要趁机扩大乡自卫武装,他挑选了陈细围等10位贫苦青年加入自卫队,鼓动乡长邓肆书出面,向顿岗围下的陈森、林苟、陈开恩、陈玉恩、邓运洪等人借出驳壳枪、步枪共9支,充实装备,成立顿岗抗日分队,曾宪章任分队长。
1945年2月1日,始兴沦陷。2月底,曾宪章率4名抗日分队队员到盘古庙、高桥附近侦察,不料与从县城下乡抢掠的30多名日军相遇。战斗打响,曾宪章等利用熟悉的地形顽强阻击,打伤日军3名。5月13日,中共始兴县委领导的风度抗日自卫大队正式成立。5月20日,曾宪章奉县委前线工委委员刘世周的命令,率队到寨头,编入风度抗日自卫大队郑屏中队(第二中队),公开参加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曾宪章在郑屏中队任分队长,参加了摧毁国民党始兴县反动政府的桃村坝战斗,后继续挺进前线抗日。7月底,国民党抢占了由风度大队收复的始兴县城,对人民武装发动疯狂进攻。9月,东江纵队挺进粤北到达始兴,曾宪章与东纵刘黑仔手枪队并肩作战。刘黑仔浑身是胆,曾宪章熟悉地方情况,手枪队如虎添翼,他们活动于南北山区、平原村庄,筹粮筹款,收缴民间枪支、袭击敌人岗哨、锄汉奸,敌人闻风丧胆。12月中旬的一天,曾宪章分队由陈如康带领,从鹅公陂经大树坪到达古市下,埋伏在南韶公路旁边,准备伏击敌人。上午,当国民党两辆军车进入伏击圈时,曾宪章率张运和、肖福开等人组成的突击组犹如猛虎下山,直扑公路向军车扫射。曾宪章跳上军车击毙企图反抗的2名敌人,击伤驾驶室的敌军连长。车上敌军见事不好,纷纷举手投降。战斗结束,缴获步枪10支、驳壳枪2支、手表1块、子弹300发,及其他物资一批。
1946年5月4日,曾宪章率手枪队员张发利、张炳焱等5人到顿岗圩探听敌情。10时许,国民党李根林特务营的先遣便衣也窜入圩内,混入赴圩的人群,不期与曾宪章相遇,敌便衣仗着圩外有自己的大队人马,大胆地向曾宪章他们走来。曾宪章只身向圩外走去,敌便衣紧跟不舍。眼看就要到达圩外,曾宪章乘敌不备,一个急转身举枪向天空放了一枪,随即向敌便衣开火,打伤2名敌便衣,枪声一响,圩内群众大乱。圩外的李根林特务营如临大敌,立即开枪乱射,并兵分三路向曾宪章包围。曾宪章率队员还击,组织突围,除队员张炳焱中弹牺牲外,其余人员均安全返回部队。曾宪章参加革命斗争后,家中累遭国民党反动派搜查。县反动政府出“花红”500大洋悬赏他,还派出便衣、暗探查访曾宪章的行踪,但始终无法抓到他。反动派恼羞成怒,便向其父曾福畴下手,施以严刑拷打逼供,要他交出曾宪章来。面对凶残的敌人,曾福畴从不吐露曾宪章的情况,并斩钉截铁地说:“你们有人有枪都捉不到他,我50岁了,还能捉住他?”消息传来,曾宪章既为父亲被敌人折磨感到难过,又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1946年12月4日,曾宪章手枪队6人由中队长刘汉兴带领,从澄江山区到达围下村。常备队员陈万德探得南雄有车队运物资下韶关的情报。游击队负责人邓文礼指示刘汉兴、曾宪章此次行动目的就是要筹粮筹款,以解决部队燃眉之急。刘汉兴、曾宪章带领包括常备队员共16人的队伍,连夜赶至新寨岭南韶公路边埋伏,准备截车缴现钞、物资。上午8时许,从马市方向开来的国民党新一军一个连100多人的巡路队,到达新寨岭地段停下,敌军一部分巡路队员登山,居高临下射击,游击队处境危险。中队长刘汉兴立即派人通知全队撤离。当一个队员爬去通知其他队员后,敌军发现芒草丛中有异动,便立即开枪扫射。霎时枪声大作,子弹像雨点一样泼过来。刘汉兴组织火力抵抗,曾宪章率突击组阻击敌人,掩护全队撤退。曾宪章他们冒着密集的弹雨,边打边撤。掩护全队安全撤离险区之后,曾宪章率突击组突围,他冲上公路,打伤敌军一名,但不幸中弹身负重伤,他强忍疼痛,伏在地上继续还击,掩护战友,最终突击组顺利冲出了包围圈。曾宪章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时年24岁。(转载韶关日报 邵文 资料来源:《韶关革命人物》)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