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名,1913年(一说1912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宜(章)乐(昌)县工委书记。1945年牺牲。
1923年,罗良名入学读书,高小毕业后,随父在家务农。1931年,罗良名经亲友介绍赴长沙广雅中学读初中,后来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内有中共地下党组织,罗良名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主动接受党的培养教育,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不久,为抗日救国,罗良名中断学业,从事党的基层工作。组织上安排罗良名在栗源区高等小学任教。罗良名在学校除了认真搞好教学外,还经常到学校附近的村庄重点向青少年宣传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同时,罗良名在学校负责人和乡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岩前圩建立了一个文化服务处,举办青年补习班,组织青少年学习进步书籍,激发他们的革命思想。经过反复的宣传教育和细心培养,不久罗良名便在青年中发展了姚志仁、白上素等一批共产党员。
1938年10月,中共宜(章)乐(昌)支部在乐昌建立,罗良名任支部书记。1939年冬,罗良名遵照上级的指示,利用友人曾贯三的关系,打进国民党栗源乡公所当干事,从中了解栗源乡公所伪职人员和栗源乡地主枪支子弹等情况,及时报告上级。1940年2月,罗良名任中共宜(章)乐(昌)县工委委员。作为工委成员之一的罗良名,以党的利益为重,考虑整个大局,照顾到各个方面,积极支持和协助工委书记蔡坚开展各种活动。同年7月,蔡坚调往外地工作,由罗良名继任宜(章)乐(昌)县工委书记。当时,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战和积极反共的政策,一再掀起反共高潮,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给党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以罗良名为首的宜(章)乐(昌)县工委,面对日本加紧侵略我国和国民党反共逆流的严峻局势,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一方面,以民族利益为重,发动群众开展清除汉奸、卖国贼的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坚决和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
1941年,为保存革命力量,湘南特委把暴露了身份的何大群、朱上炯、朱献光、朱碧波、聂振等一批地下党的负责人转移到宜乐边区,并指示宜乐工委帮助他们做好隐蔽工作,尽一切可能保证他们的安全。根据上级指示,罗良名与工委的其他同志研究后,决定利用乡亲关系,把他们安排在栗源区的学校当教师。学校是一个受社会尊重的地方,把他们安排在学校工作,既保障了他们的安全,又使他们可以利用教学作掩护开展工作,培养进步青年,为后来深入开展武装斗争准备了骨干力量。1942年“粤北省委事件”发生后,罗良名以教书作掩护,执行党的“三勤”(勤学、勤业、勤交友)方针,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保存了当地党的组织和干部,为后来反抗日军侵略积蓄了力量。1944年下半年,为打通华南大陆的交通线,日军投入大量兵力进攻粤北。1945年1月,日军攻陷乐昌,国民党当局和驻守在坪石的国民党军闻风而逃,当地人心惶惶,动荡不安。罗良名等宜乐工委的同志,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积极开展宣传,让民众正确对待形势发展,安定民心,并对疏散人员做好安置工作,同时发动各地群众和爱国人士开展筹建抗日武装工作。1945年春,宜乐抗日游击自卫队成立,罗良名任队长。日军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无恶不作。罗良名对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义愤填膺,恨之入骨,他经常带领抗日游击自卫队到三溪、浪头一带,利用山地伏击日军,并在武江河迂回截击日船。1945年4月,日军大队人马到迳口村抢割小麦。罗良名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附近村庄的几百名抗日游击自卫队员,从左右两边包抄日军,形成夹击之势。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打退日军。
在日军侵占坪石、宜章近一年的时间里,罗良名等宜乐工委的同志带领抗日游击自卫队,前后与日军战斗10多次,打死打伤日军百余人,缴获枪支子弹和军用物资一大批,为保卫宜乐边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日本投降后,宜乐边区人民群众依然遭受重重压迫和剥削,生活仍然极度困难。宜乐边区十分缺乏食盐,要靠人力到100多公里远的连县去挑。临武县毗邻连县,是当时宜乐边区人民去连县的必经之地。临武县国民党反动当局为了榨取民脂民膏,在该县往连县的主要通道某桥头设立“关卡”,坐收来往挑盐者的苛捐杂税。为打击临武县反动当局的不法行为,减轻人民的负担,罗良名以原抗日游击自卫队为基础,以地下党员为骨干,组织农民武装攻打“关卡”。不料武装队伍刚入临武县境内,就被当地的国民党反动派所察觉,临武县的国民党军警很快把罗良名率领的武装队伍包围起来,妄图一举消灭。罗良名沉着应战,指挥队伍分两路突围,几经冲杀,率领大部分队伍突围出来,但仍造成了一定损失。组织攻打临武“关卡”的计划未能实现,革命队伍又蒙受损失,罗良名深为内疚。同时,罗良名的身份已经完全暴露,只好暂时躲避。但为坚持斗争,罗良名白天上山隐藏,晚上依旧下山活动。1945年11月,上级党组织从长远考虑,决定把罗良名调离宜乐工委,安排到其他地方。罗良名根据上级指示,计划由宜章栗源到浆水经临武到桂阳。但从栗源步行至浆水村时,不幸被敌人抓获,并押至长城乡下曹家附近山上的凉亭旁边加以杀害。罗良名牺牲时,年仅32岁。(转载韶关日报 邵文 资料来源:《韶关革命人物》)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