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周,1912年5月出生于始兴县顿岗镇高留村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牺牲。
1919年,刘世周入学读书,1928年初中毕业。在校期间,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受到胞兄刘世焱(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时在国民党军队任职)的影响,刘世周早前加入国民党军,先后在十九路军六十师二团任少尉军需、三五六团任副官、四十九师二九三团任上尉军需等职。刘世周所在的部队十九路军,参加过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全军受到红军的顽强反击,损失很大,全军人员大多数公开表示不愿再当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炮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十九路军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的正义号召下,全军官兵3万多人在江西赣州一致坚决表示,反对内战,要求团结抗日。1932年1月,日军悍然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刘世周参加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数年的国民党军旅生活,刘世周目睹祖国受到战争破坏,人民生活遭受战争灾难的悲惨局面,他逐步认识到国难当头自相残杀的内战毫无意义。“一·二八”抗战的枪炮声曾使他振奋,但不久南京政府同日本侵略者签订有损国家主权的《淞沪停战协定》,蒋介石又将十九路军调驻福建进攻红军,使他对国民党异常失望。刘世周在内战中觉醒,决心离开国民党军队,回到了家乡。
那个时期的始兴农民运动方兴未艾,对刘世周有很大的影响。在爱国民主人士张光第的指导下,刘世周积极参加农会活动,团结贫苦农民,与地主进行斗争,维护农民利益。1932年上半年,刘世周、吴新民、郭招贤等在顿岗组织读书会“嘤鸣书屋”,努力学习革命理论,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34年下半年,红军干部刘梦兰因伤留在始兴县江口治疗,刘世周、陈如康把他接到顿岗小学。在疗伤过程中,刘梦兰向读书会成员宣传工农武装革命道理,介绍井冈山革命斗争以及中央苏区的情况,并写了一本瑞金土地革命斗争的小册子,供他们阅读,从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刘世周也进一步受到马列主义、工农武装斗争的教育,革命认识逐步提高。1935年春,“嘤鸣书屋”与陈培兴等人组织的“狂流社”组合成“三五书屋”,继续传阅进步书刊,联系县内进步青年,启发中小学教师和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新文化思想,对推进始兴的革命进程起到了一定作用。
1935年冬,侵华日军加紧侵略活动,华北局势紧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声援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进步青年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唤起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始兴进步青年受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满腔热情投身于运动之中,1936年4月组织秘密武装“始兴青年歃血团”,刘世周任团长,负责串联和组织进步青年,团结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由于当时形势发展所需,刘世周进入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步科班学习,1938年7月毕业。毕业后,他曾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三干部教导队中尉区队长。
广州沦陷后,刘世周又回到始兴。鉴于刘世周是回乡军人,曾任国民党军队下级军官,1939年冬,国民党始兴县政府委任他为第四区(清化)区长。刘世周在任期内利用合法身份,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惩治恶霸罪恶行为,维护民众利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刘世周对革命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提高,基本具备了入党条件,1940年3月,在始兴中学以教书为掩护的中共始兴县委书记温盛湘的住房里,由陈培兴、陈培松介绍,刘世周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刘世周调任江口巡官,与进步青年陈如康、刘汉兴经常往来,谈论国内外形势,介绍党关于抗日的方针政策,鼓励他们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在刘世周的教育引导下,陈如康、刘汉兴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1年,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刘世周胞兄刘世焱(上校团长)不幸阵亡,消息传来,刘世周极为悲痛。
面对国难家仇,刘世周强忍悲痛,努力为党工作,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与中共党员郑屏、张铭联系,了解情况,他还亲自书写要求当局释放政治犯、团结抗日、组织民众抗日保乡的标语,并布置有关人员张贴。1942年5月“粤北省委事件”后,刘世周坚决执行上级党的指示,就地坚持地下斗争。1944年6月13日,刘世周参加地下党员陈培兴召集的秘密会议,会议根据党的上级决定,宣布恢复党的组织活动,成立始兴县临时委员会,刘世周被选为县临委委员,负责顿岗地区的工作。为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刘世周指示陈如康、刘汉兴设法借到各自公堂的武器,尽可能借用私人枪支,团结进步青年,组建起两支共80多人不脱产的乡村抗日自卫队,保卫群众利益,保卫家乡。
1944年12月,为打通华南大陆交通干线,侵华日军第四十师团、一○四师团从湖南、广州夹击韶关,粤北形势再度紧张。刘世周指示陈如康、刘汉兴、曾宪章等各自抓紧培训乡村抗日自卫武装,做好武装抵抗日军入侵的准备。年底,刘世周奉始兴县委指示,到铁寨、暖田训练乡村抗日自卫队。1945年2月1日,始兴沦陷,中共始兴县委为了加强对全县抗日武装的领导,成立前线工作委员会,刘世周为前线工委委员,领导顿岗地区乡村抗日自卫队,抗击日军。同时,为扩展始兴抗日阵线,刘世周发展一部分进步青年加入“抗日民主同盟”(简称抗盟),以充实抗日力量。并且,与驻在天菊,活动于顿岗、周所一带,由我党秘密掌握的部队——国民兵团独立分队(中共党员郑屏为队长)保持密切联系。
1945年5月4日,刘世周到了外营,见到了风度队、外营队和郑屏独立分队。5月9日,刘世周协同郑屏等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并参加了“马头岭抗日阻击战”。5月13日,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简称风度大队)正式成立,7月23日,风度大队收复县城,刘世周率顿岗中队当晚由外营到达顿岗圩警戒。10月,风度大队在北山活动时,刘世周由于积劳成疾,肺病严重,不得不回家治疗。在家治病期间,刘世周仍然担负顿岗地下党联络站的领导工作。刘世周带病领导顿岗交通站的工作,较好地完成探听敌情、传递情报的任务。风度大队领导和地下党同志对刘世周的病情和安全非常关心,劝他随队进山掩蔽治疗,他却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继续为党工作。刘世周说:“我不怕,有一日命就和反动派斗争一天。”
1946年5月14日,刘世周在顿岗圩给谭金伦、陈伦先两位同志布置任务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军逮捕,押至顿岗乡公所。敌人用严刑拷打逼供,未能从刘世周口中得到地下党的情况,恼羞成怒将他押至刑场。刘世周同志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时年34岁。(转载韶关日报 邵文 资料来源:《韶关革命人物》)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