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往期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时代楷模

郑选民

时间:2021-07-23 10:55:56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郑选民,又名郑盾、郑公盾。1916年4月出生于新丰县黄礤镇云髻山下雪洞郑屋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新丰县委首任宣传部长。1945年牺牲。

  在亲属的资助以及当地公堂的帮助下,郑选民于1933年夏,在新丰县初级中学附属高等小学毕业。郑选民的青年时期,正是日寇大举侵略我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耳濡目染我国大片土地被侵占,人民遭日寇野蛮的践踏、苦不堪言的惨况,郑选民立志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进步青年赵准生等的影响下,郑选民经常阅读宣传抗日救国的书报,萌发追求革命的思想,参加党领导的抗日先锋队。郑选民还积极帮助进步青年梁泗源在梁坝犁头围办抗战学校,组建抗日纸马宣传队,自己也从中受到马列主义教育,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1939年4月,经赵准生介绍,郑选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郑选民在马头军屯修睦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先后发展龙景山、郑大东入党。

  1939年10月,新丰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赵准生任支部书记,郑选民任宣传委员。郑选民善于掌握时机,进行利于开展革命活动的灵活斗争。同年底,北区人民推荐邵良础出任国民党副乡长。邵良础找郑选民商量,研究是否应该出任。郑选民听后果断地说:“这是个好机会,当然要去做这个一乡之长。只要我们手中有了权,就可以白皮红心,用蒋贼的拳头打蒋贼,就可以用乡长的名义做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就容易进行抗日救亡的活动。”受郑选民的影响,邵良础出任副乡长,成为我党革命活动的一大助力。

  1940年5月,为扩大抗日宣传,郑选民和一些进步人士创办《抗声报》,《抗声报》以宣传抗日为宗旨,深受群众欢迎。郑选民常常为《抗声报》工作到深夜,在他的努力下,《抗声报》从不误期地及时送到群众手中,对于唤起群众、教育人民,争取进步人士,孤立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作出了积极贡献。7月,组织选派郑选民、郑大东、黄文敬等到广东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河源县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受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为利用教书为掩护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1941年2月,中共新丰县工委书记周惠敏被捕,新丰党组织活动遇到困难,有部分党员在困难面前意志消沉。但郑选民对革命前途仍很乐观,经常勉励大家:“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绝不能退却,更不能走歪门邪道,要努力奋斗、迎难而上,力争创造新的局面。”4月,梁泗源、邵良础在郑选民的教育培养下,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宣誓仪式上,郑选民以监誓人的身份,勉励到会的党员说:“共产党员要有革命气节,富贵不能淫,痛苦不能移,刑杀不能辱。”后来,梁泗源、邵良础等成为新丰党和武装队伍的骨干。6月,党组织为开展新丰西区工作,指派龙景山担任国民党沙田区署指导员,取得合法身份。为沟通沙田、遥田的联系,开展党的工作,郑选民派邵良础到遥田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兼军民合作站副站长。8月,郑选民、谢国璟受命到沙田中心小学任教。到沙田后,郑选民即与龙景山组建沙田党支部,郑选民任支部书记。郑选民将学校变成宣传抗战的阵地,他在沙田中心小学组织“学生读书会”,向学生传达抗日救民思想,发动学生订阅进步书刊,通过进步书刊,使学生及时了解抗战形势。郑选民在教学中也很有创造性,他反对“死读书”,反对束缚学生思想的保姆式教育,增加抗战教材。因此,他常常组织学生开讨论会,或举办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认识。课余时间,他常与年纪较大、出身贫困的学生谈心,并指导学生编写墙报,以增加学生接触实际、认识实际的机会。

  郑选民既是语文教师,又是音乐教师,他在音乐课教的歌全是爱国的抗日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黄河颂》《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郑选民还十分重视统战工作。他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向每个有志抗日的中国人进行宣传,使社会上的上层和知名人士及时了解我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如时任区长潘家杰、上层人士罗荣汉以及各姓氏乡绅父老、知名人士,他有机会就宣传,使他们比较客观地对待抗日活动的开展,对做好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1945年7月中旬,郑选民和龙景山接到东江纵队命令,从罗浮山出发北上,到达英德县大镇——北江支队部。7月17日,郑选民和张南瑞奉命前往新丰县回龙发动群众,组织革命队伍。途经青塘圩住宿于我野火大队野马中队队部时,适逢国民党反动军队六十三军152师2000余人,疯狂扫荡英东抗日军民。当晚,敌军300多人以便衣为先导,隐蔽于反动地主屋里,次日下午2时,敌军把驻扎在英德青塘周屋村小学的野马中队包围。由于敌众我寡,不能和敌人硬拼,为保存革命力量,副大队长郑大东决定突围。在突围战斗中,经过浴血奋战,毙伤部分敌人,郑选民冲锋在前,勇猛杀敌,不幸陷入敌手,为敌捕获。在韶关狱中,敌人使用各种手段企图诱降,但郑选民始终守口如瓶、不为所动。敌人劝降不成,便对他进行严刑拷打,面对凶恶的敌人,郑选民强忍肉体的剧痛,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泄露党的秘密。敌人无计可施,最终将其杀害。

  郑选民牺牲时,年仅29岁。他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一角山河,他的光辉形象正如那高高的云髻山,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郑选民,中共新丰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新丰一中改为选民中学。(转载韶关日报  邵文  资料来源:《韶关革命人物》)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