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市委党史研究室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和突出任务,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立足部门职责,念好“新”“效”“实”三字诀,突出“热度”“深度”“温度”,打出一套工作组合拳,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热起来。
念好“新”字诀突出宣传氛围热度
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力开展新型媒体宣传,将党史宣传阵地拓展到新型平台。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韶关日报社等部门,在“韶关发布”“韶关先锋”等微信公众号,开辟“烽火粤北”“韶关革命人物”“漫说红色韶关”“红色韶关党史故事”等4个精品栏目,每个栏目每期推送浏览量均不少于1万人次。同时,着力深化党史学习宣讲,今年来开展市级党史宣讲200多场次,受众人数达1.5万多人,使党史知识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与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党校共同举办全市“党在我心中”党史知识竞赛、“百年征程·红色韶关”党史专题展览,营造了以赛促学、以展促学的浓厚氛围。
此外,市委党史研究室充分挖掘韶关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力推出党史研究成果,丰富党史宣传内容。“七一”前,及时推出《中共韶关历史简明读本》,已向全市各单位发放7000余册。《中国共产党韶关历史(第三卷)》(1978-2012)《韶关市改革开放实录》《韶关市红色保密故事》《韶关廉政清风史鉴》《韶关市红色革命遗址大通览》等党史书籍将在年底前陆续出版发行,为助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提供鲜活地方党史教材。
念好“效”字诀突出学习教育深度
为了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党史研究室一方面为单位党员干部组织征订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必读书目并制定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创新性打造情景课堂学习方式,召开交流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依托“红色双周讲坛”,实行领导领学带学,全体干部上台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开设“红色双周讲坛”9场,达到以讲带学、以讲促学目的。
为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市委党史研究室在组织集体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观看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和党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经典片段,品读韶关革命英烈李卡家书等活动之外,着重抓好实地教育学习。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单位党员干部到南昌起义部队韶关革命活动旧址犁市当铺等红色革命遗址进行实地教育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在曾经的革命空间中找到革命传统的共鸣和触动,从而增强做好当下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念好“实”字诀突出为民服务温度
市委党史研究室注重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抓住韶关市党史方志馆被列入2021年度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列入年度标志性文化工程这一重大机遇,落实和启动利用浈江区十里亭镇原北江技校闲置楼修缮市党史方志馆。截至目前,已完成清表和环境整治、水电安装等工作,一期工程其他修缮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结合开展党史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六进”活动,市委党史研究室向武江区惠民街道东岗岭社区、浈江区风采街道风采路社区、浈江区十里亭镇前进路社区、始兴县隘子镇隘子社区等送《韶关革命人物》《韶关史志》《韶关古桥》等史志书刊共500多本(份),满足社区居民对党史、方志学习的需求。同时,通过要求和引导单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持续开展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今年以来,组织动员单位党员干部参与了“党史宣讲”“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清洁卫生”等主题的报到活动,真情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人均服务时长17小时,建立了密切的党群干部关系。(转载韶关日报 侯海霞 田秋菊)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