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善美之城 > 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专栏

战友故事: 从泥砖房到“香蜜橙”小楼房—— 老兵付日宝的乡村致富人生路

时间:2021-11-09 17:26:36 来源:韶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付日宝,1962年出生,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光辉村委会付屋村人,1979年3月入伍,1981年1月退伍,是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从一名参战老兵成为镇里的致富带头人,他用了足足40年的时间……




住“猫耳洞”的部队经历艰苦又难忘

  他的故事要从17岁那年说起。付日宝正读着高一,是家里四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位,当时家里穷得响叮当,镇里的干部来家里做征兵动员,付日宝想着去当兵或许是一条出路,二话不说就报名应征入伍了。

  付日宝所属部队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独立师,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他就立志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献身国防报效国家。不论是在新兵训练团,还是分配到基层连队,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苦练军事本领,严部队纪律,是连队的军事训练标兵与政治学习标兵。“要说家里生活困难,我们部队的条件也好不到哪去。”付日宝回忆说:“我们驻军的地方在云南省富宁县,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整个县城只有一条街道,我们刚过去的时候,连茅草房都没得住,住的是‘猫耳洞’,就是在山上挖的小山洞。”

  因为肯吃苦、头脑灵活,付日宝被调到侦察排当团长警卫员。侦察兵都是晚上出动,第二天晚上才回到驻地,付日宝至今还记得他的两位战友是怎么牺牲的:一次是和排雷的工兵一起出动,工兵走在前面排雷,那个雷设置得很“狡猾”,最底下一层是木质地雷,然后上面一层是铁质地雷,探测仪器只是把上面那层铁质地雷给排开,无法探测出下面还有一个木质地雷,突然“砰”的一声巨响,那位排雷的战士被炸飞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条腿。还有一次也是在晚上,双方交火,侦察班4班班长为了掩护后面的侦察战士不幸中弹牺牲……


退伍回乡愣是折腾出一条致富路

  在部队渡过了艰苦、惊险而又难忘的3年后,1981年,付日宝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退伍回乡。他种过水稻、花生、香蕉,养过猪和鱼,也卖过猪肉,“那时一条猪的成本价是600多元,回笼到手头的钱才100多元,因为90年代那会镇里的人普遍都还比较穷,都是赊账来买猪肉的……”付日宝哭笑不得地说道,那时付日宝一家四口也住着破旧不堪的泥砖房。

  直到2006年,付日宝选择种植香蜜橙才真正开启了乡村致富之路。在确定这个种植项目之前,付日宝发挥自己曾经当过侦察兵的优势,对樟市镇的土壤、气候和香蜜橙所需的条件进行了一番研究考察,“因樟市地处粤北的南边,交通发达,属于丘陵地带的黄泥土质,土层深厚,疏松透气,土壤中含十几种微量元素,特别适合种植香蜜橙。”付日宝说道。



  说干就干,付日宝从自家的几亩置留山地开始种起。创业起步最辛苦的是什么?清山开荒!一把砍刀、一瓶水和一双手套干一天,付日宝硬是靠着不怕吃苦流汗的干劲,足足磨破了十几双手套、砍坏了几把刀,才清理出一片干干净净的山地。随后,付日宝开始经常外出请教农业专家,从灌水技术到果实糖分的含量、脆爽度和贮藏性,种植技术一样都没落下,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从几亩扩大到60多亩,目前年产量达到5万多斤,借着近几年农村电商的销售渠道,付日宝的香蜜橙也一跃成了粤北知名品牌,销到北京、深圳、福建等地。



  成为当地香蜜橙种植大户的付日宝终于盖起了自家的3层小楼房——“香蜜橙”楼,日子越过越甜蜜。发家后的付日宝并没有忘记乡亲们,在种植果树期间,他解决了附近妇女20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农户17户村民种植香蜜橙共200多亩,年产量达100多万元,并传授种植技能及提供销售渠道,有效解決了村民种植困难及销售问题。



  由于为人正派、敢做善为,这位退伍老兵在镇里的威望和人品极高,陆续担任了樟市镇十五、十六、十七届镇人大代表,2014年付日宝还担任了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在担任镇、村职务时,付日宝为退役军人、乡村致富等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思路,如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号召镇里组织退役军人参加座谈会,并发放慰问金,让退役军人每年都能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温暖的关怀,这项工作已经成为樟市镇退役军人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坚持了多年。

  当问及即将跨进花甲之年的付日宝未来有什么打算时,这位老兵仍壮心不已、信心满满地表示:准备把香蜜橙扩到100亩,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