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东已进入主汛期,暴雨、台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暴雨洪水不仅会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还可能会引发传染病疫情。公众可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提升防灾减灾卫生应急能力。
(一)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或经漂白粉等处理过的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饮用开水、瓶装水和桶装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即使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涧水、井水、泉水或湖水,直接饮用也存在危险。在不得不饮用的情况下,用明矾和漂白粉(精片)澄清、消毒,至少煮沸5分钟后才可饮用。
(二)注意食物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用腐败变质或不洁食物易引起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来历不明的禽畜可能死于传染病,不可加工食用,最好深埋处理。
(三)注意环境卫生。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即使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也应注意环境卫生,不随意丢弃垃圾、不随地大小便。洪水过后,环境中的垃圾较多,应尽快清理。随地大小便不仅会污染水体和环境,还有可能造成苍蝇大量孳生,传播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
(四)避免涉水而行。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人体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引起皮肤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下水劳动时,应每隔1-2小时出水休息一次。
(五)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苍蝇、老鼠、蚊子是甲肝、伤寒、痢疾、疟疾、登革热等多种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洪涝灾害中,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应加强杀灭工作。室内可用苍蝇拍灭蝇,食物应用防蝇罩遮盖。可使用粘杀、捕杀等方法灭鼠,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应使用驱蚊剂、蚊帐等防蚊,外出穿长袖衣裤。
(六)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勤洗手可保持手卫生。经不干净手可传染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尽可能避免共用毛巾,保证一人一巾,且经常消毒。
(七)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发热、呕吐、腹泻和皮疹可能是传染病的早期信号,洪涝灾害期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就医。(转载韶关日报 韶关市职业卫生与健康教育所)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