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武江区立足争当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打出“夯实产业基础、强化政策帮扶、引进优质企业、升级品牌赋能”组合拳,推动农业向“都市农业”方向稳步迈进。三年来,武江区农业品牌体系持续完善、效益逐步凸显,绘就出独具武江特色的“品牌强农”壮丽画卷。
锚定“都市农业”定位
构建“1+N”品牌矩阵
武江区地属韶关市中心城区,具有城乡结合的地域特点,拥有发展“都市农业”绝佳条件。近年来,武江区结合区位优势,大力破解农业“小散弱”难题,构建起以“武龙源”区域公共品牌为核心、N个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支撑的“1+N”品牌体系。
核心引领,“武龙源”公共品牌聚合力。“武龙源”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其核心是通过品牌打造与运营,构建全区创新创业创造平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牌立足武江区名特优新农产品、粤字号产品,精选韶关优质农副产品及加工品,深度挖掘客家文化、岭南古隘历史与南岭山脉优良自然环境,塑造独特品牌价值。依托“1+7+N”创新运营模式,以1个运营中心为枢纽,整合7个镇(街)资源与强镇富村公司力量,串联197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分散产品抱团闯市场”转型,助力韶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并向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品牌拓展。
单品突围,特色品牌集群显优势。在“武龙源”区域公共品牌引领下,龙归香蜜薯、龙安淮山以及妙联丝茅姜等9个武江优质特色农产品相继入选全国名特优新目录农产品,成功培育6个“粤字号”农业品牌、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及“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企业2家认证产品3个,为武江农产品品牌体系筑牢品牌根基。龙归香蜜薯、龙安淮山、妙联丝茅姜品牌早已家喻户晓,还有龙归古树茶、重阳柠檬、西河五指毛桃和江湾灵芝等潜力新星,依托“武龙源”品牌加持,从单一种植拓展至茶叶、灵芝面、柠檬蜂蜜水等精深加工产品,年产值稳步攀升。
全链条赋能升级
夯实品牌硬支撑
武江区以产业带建设为纽带,从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力,为品牌建设注入持续动能,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可控与价值提升。
高校赋能,筑牢品质根基。乘着“双百行动”的东风,武江区与韶关学院等高校共建实践基地,攻克灵芝菌种培育、古树茶标准化种植等技术难题,充分发挥“高校智库+地方产业”合作模式的优势,将技术转化为产业,以产业验证技术,不仅解决了当前的发展瓶颈,还培养了本土人才,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
三产融合,延伸价值链条。武江区打造“黄金水岸”蔬果、“十里田园·生态长廊”等五条产业带,串联50余个网红打卡点、197个农业主体与30余个民宿餐饮项目,形成“产业路+观光路+共富路”融合模式。成功创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年种植优质蔬菜面积6万亩、年产量超10.5万吨,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让广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投资8480万元在重阳镇建设武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引进的康味豆制品加工厂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大豆一二三产联动发展,预计年产值达4000万元,另有4家企业注册在园区内。此外,武江区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规模化体系逐渐完善,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创新营销,拓宽市场渠道。搭建“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线上倾力打造“武龙源粤北优质农副产品”微信公众号及商城小程序,上架80余种农特产品,并组建专业直播团队,形成“公众号预热—直播引流—即时下单”的完整销售链路,通过举办“网聚武龙源·直播强乡村”助农直播大赛、武江区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武龙源”产品推介会等直播活动,充分带动“武龙源”及各类名特优农产品。线下依托农贸市场升级、“武龙源”产品进社区等措施,打通本地流通“最后一公里”。同时,借助国家及省市各级农产品推介会、直播大赛以及各类文旅体活动等途径,让“武龙源”及各类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走进大众视野。
品牌效应持续释放
激活共富新动能
随着品牌体系日趋完善,“武龙源”及各类名特优农产品品牌不仅成为武江农业的“金字招牌”,更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富民引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武江区农林牧渔业产值9.86亿元、增长3.3%;预计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超6万亩,产量稳步增长。全区5镇2街均已成立强镇富村公司,2023年以来累计实现营业额4050.41万元,利润150.13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建成乡村振兴车间达13间,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1.5万余人,增收3-6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96.47万元。其中大夫前村美妆和手机套乡村振兴车间、水口村兰花基地、重阳村预制菜车间等年产值均达到2000万元以上。
产业基础持续改善。品牌化发展推动武江区农业产业持续添砖加瓦。深入实施乡村产业发展奖补政策,2025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通过“1:1”的奖补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以强镇富村公司为抓手扶持江湾灵芝、重阳兰花、西河蔬菜、西河五指毛桃、龙归农副产品深加工、武龙源古树茶等一批产业共建项目,破解武江农业“小散弱”和产业链条短等瓶颈问题,形成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龙头带动、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三年深耕,武江区以“武龙源”为核心的农业品牌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印证了“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效。未来,武江将持续深化“品牌+产业+科技+文旅”融合模式,让更多优质农产品带着“武龙源”的印记走向大湾区、走向全国,以品牌强农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更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武江故事。(转载韶关日报 吴嘉宁 冯永曦)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