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直面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耕地碎片化等突出难题,以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建设为试点,系统性推进建设用地整理、耕地连片提质和乡村空间优化。项目总投资4.19亿元,规划占地186亩,实施后将实现腾挪建设用地1270亩,人均用地减少92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有56户村民顺利入住,一期计划共建330余套住房将于2026年春节前全部交付。
项目开展过程始终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走好群众路线,赢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与信任,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可持续治理模式。建设中始终坚持“尊重民意、先建后拆、一户一宅、抽签分配”原则,通过五轮摸底宣传,村民参与意愿超80%,实现了群众支持、土地增效、乡村变美的多重效益,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顿岗经验”。
一、坚持精准调研,夯实群众工作基础
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将摸清底数作为群众工作的首要环节,开展五轮系统性全覆盖摸底调研。一是摸清资源底数。全面掌握耕地潜力、土地权属和房屋现状,将政策经验与地方实际有机结合。二是摸清群众意愿。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返乡节点召开村民会议,深入了解迁建需求,争取村民支持认可。三是摸清方案反馈。组织镇村干部夜访入户,现场解答疑问、收集建议,动态优化方案,确保政策贴合村情、顺应民意。通过扎实的前期工作,最终实现村民参与意愿超过80%,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
二、尊重农民意愿,创新利益平衡机制
项目推进过程始终坚守“自愿参与、流程公开、共建共享”原则,坚决杜绝强制拆迁和“一刀切”置换。一是创新制定差异化安置方案。在安置分配中,注重平衡村民原有宅基地面积和家庭人口实际情况,因“户”制宜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安置。二是创新推出“金钥匙”奖励计划。对首批报名且正式签约入住的村民每户发放1万元的“金钥匙”,可折算成相应金额的装修代金券在指定商超、建材市场、家电卖场使用,目前已发放56份,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三是创新设立共享田园。将20亩复垦耕地划分小块供村民认领种植,既完成复垦任务,又延续土地情结,实现政策与民意的有机统一。
三、结合群众实际,破解土地流转难题
针对地块细碎、权属分散等历史难题,顿岗镇创新工作思路,充分考虑村民多层次需求,推出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一是“固定租金+五年涨幅”模式。鼓励村民将零散土地流转至平台公司,解决地块细碎、权属分散问题。流转期限设定为5-20年,通过定期调租、优先续约等机制保障农民长期权益,稳定收益预期,提高流转意愿。二是“半流转”模式。将原农田使用权人转变为农业工人,为农业公司代种,公司负责包购代销,既保障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土地碎片化问题。三是“返田发包”模式。平台公司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由村委会统一发包,村民公平竞标,平台公司获中标金,统筹三方利益,实现经营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既让农民得实惠,又让村集体增收入。
四、强化流程监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创新实施“一户一票”民主推选监督代表机制,由村民选举产生3名代表全程监督选房过程。选房采取两轮抽签方式:第一轮抽顺序号,经公证后录入选房系统;第二轮按顺序号抽取房号,现场签字按印、拍照存档。房屋拆除补偿则按框架、砖混、砖木、泥砖、简易棚等不同结构类型明确标准,专业评估、阳光操作,彻底消除群众疑虑。整个过程坚持政策解释“一个声道”、操作流程全程透明、群众监督无处不在,以公开促公平,以透明保公正。

(“未来社区”首批房屋抽签分配仪式现场)
五、注重文化传承,留住乡愁乡情记忆
在推进土地整治的同时,始兴顿岗特别注重乡村文化保护和精神传承,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村内闲置用地改造建设旧物展厅,征集村民捐赠的旧农具、旧家具等具有时代印记的物品,计划今年对外开放,让村民在参观过程中回忆乡村生活变迁,留住乡村记忆。通过文化载体建设,既增强了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为“未来社区”建设注入了文化灵魂,实现了物质空间与精神家园的同步重塑。(市自然资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