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S248线穿境而过,沿线村庄错落有致,黄坌村的腊味香气四溢,新村的马蹄加工车间机器轰鸣,茅坪的无花果种植基地绿意盎然……走进乐昌市北乡镇,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过去我们是‘政府干、群众看’,现在是‘市场唱、群众跟’,思路一变天地宽。”北乡镇副镇长黄科玉如是说。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这个位于乐昌市城郊的乡镇以整镇运营为突破口,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资源全域整合、业态深度融合和人才引育协同,走出一条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跃升的新路子。
预计到2025年底,北乡镇特色产业附加值将提升30%,年游客接待量突破8万人次,助力8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322万元,较2022年增长44%。
机制创新: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唱戏”
北乡镇打破传统行政壁垒,编制《北乡镇整镇运营工作方案》,明确“短期筑基础、中期提品质、远期树标杆”三阶段目标,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集体协同、社会资本参与、村民共享”的工作格局。
通过成立“风物北乡运营公司”,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分红模式,将公司年利润30%用于村集体积累、20%用于农户二次分配,覆盖6个行政村,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收15万元,农户人均增收超2000元。
资源整合:从“零散闲置”到“全域增值”
围绕“盘活什么、怎么布局”,北乡镇建立“一户一档、一村一册”资源台账,累计盘活闲置房屋100余栋、低效建设用地5块。围绕“春风得意马蹄乡”区域品牌定位,科学规划“一带五区”发展格局(生态文旅走廊带,茅坪-东红-黄坌游玩区、沿线产业区、镇区综合服务区、上丛住宿游玩区、西坑水碧道观赏区),推动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今年以来,通过精准招商,该镇成功招引农产品深加工、新媒体运营、主题民宿等项目11个,总投资超2亿元。
业态融合:从“单点开花”到“链式共生”
北乡镇立足特色产业基础,推动“农业+文旅+文创”深度融合,避免同质化竞争。依托各村资源禀赋,形成“黄坌腊味加工、新村马蹄香芋深加工、茅坪无花果种植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开发马蹄肉丸、腊味礼盒等深加工产品20余种,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该镇培育网红引流业态,打造具有强烈社交属性、视觉冲击力和话题性的项目,快速吸引人气,带动周边常规业态的消费。
此外,投资900万元建设“森藏BLUE青年营地”、470万元打造草莓现代农业观光园、200万元建成上丛综合钓场,形成“农业+文旅+文创”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人才赋能:从“外来输血”到“本土造血”
在人才培育方面,北乡镇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体系。一方面引进专业运营团队,配备品牌策划、数字营销、文旅运营等专业人才10名;另一方面通过“师徒制”培育8名本土乡村CEO。同时,建设乡村人才驿站、青创空间等平台,推出“创业补贴+低息贷款”扶持政策,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从“资源变资产”到“农民变股东”,北乡镇用市场化运营破解了乡村振兴难题。如今,漫步在北乡镇的乡间小道,既能感受美丽乡村的“颜值”,更能体验美丽经济的活力,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样本。(转载韶关发布 叶铭珠)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