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乐昌市共有省级人大代表1名、市级人大代表45名、县级人大代表221名、镇级人大代表939名,各级人大代表不仅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连心桥,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智囊团。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通过人大代表这个“桥梁”和“纽带”,让更多民情民意和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招实招,是当前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接下来全面贯彻实施代表法的重头戏。
近年来,乐昌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乐昌实践”,联动四级人大代表力量——通过抓代表联络站提档升级、抓代表活动走深走实、抓代表建议落地见效,以代表“动起来”畅通民意“活起来”,推动更多重点工作、民生项目从“纸面规划”加速跃变为“地面实景”。
联络站“建管用”一体升级
架起民意“连心桥”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重要阵地,是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平台。
“我们一直聚焦‘三个坚持’推动建好用活‘家门口’的联络站,一是坚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项联系指导组,通过常态化联系指导、召开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各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代表联络站提档升级。二是坚持下楼便民,积极推动代表联络站下楼便民工作,目前,乐昌市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村居联络站全部实现在一楼或低楼层办公,社情民意通道进一步畅通。三是坚持发挥行业专业优势。及时总结推广代表联络站建设创新举措、特色做法和先进经验,引领带动各联络站整体提质增效,鼓励各镇(街道)人大因地制宜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增强联络站活力。”乐昌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乐昌市代表联络站由211个整合优化到55个,打造了坪石镇商会人大代表联络站和云岩镇“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大代表联络站”2个特色联络站,形成镇(街)中心联络站为主、村(居)联络站为辅、特色联络站为补充的大联络、全覆盖格局体系,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代表联络站的生命力在于常活动、有实效。“以前我们这条路没有路灯,出行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联络站向人大代表反映后,现在路灯装上了,我们当地村民和游客出行安全多了。”在乐昌市九峰镇,当地村民通过联络站反映环镇旅游公路没有路灯存在安全隐患,接访后,人大代表在群众带领下迅速前往现场察看情况,并反馈至镇人大,“亮灯关系到群众出行安全。”九峰镇人大负责人表示,一定要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该镇人大将该意见转有关部门办理,并列入年度镇级民生实事,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争取上级资金等方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环镇旅游公路亮化工程落地实施,有效保障了群众夜间出行安全,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烦心路”变身“连心路”,助力快递费降下来,推进校园门口闲置空坪改造停车场……近年来,乐昌市、镇人大始终把代表联络站作为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重要抓手,积极畅通民主民意表达渠道,将建好管好用活代表联络站作为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抓手,依托代表联络站打开群众“心门”,三年来,各联络站收集处理的意见2483条,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1294个,“有困难找联络站”成为乐昌市、镇人大工作的一抹温暖底色。
智库赋能+机制创新
激活履职“新动能”
“经过脱毒的组培苗抵抗病害虫能力相对较好,我们在慢慢地探索,今后将会做得更好,多施有机肥改善土壤,也是走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在北乡镇黄坌村利民生态农副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基地,一行行马蹄嫩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能有这样亮眼的成效,乐昌市人大代表、专家智库成员刘福功不可没。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自身行业和专业技术特长,积极为乐昌推进绿美乐昌生态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乐昌市人大常委会在2023年12月组建人大代表助力“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成员。首批专家智库成员共30人,涉及乡村振兴、农文旅发展、财税金融、科研与工程、法律咨询、医疗卫生等,由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行业领头人组成。
乐昌市、北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刘福就是首批专家智库成员之一。受聘为专家智库成员后,他积极参加市镇人大组织的推进绿美乐昌生态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各项监督活动,主动投身到辖区内的典型镇典型村培育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专业代表风采。
与此同时,2024年初《关于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助力‘百千万工程’‘我是代表我带头’”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重磅“出台”,通过实施意见进行规范,对于乐昌各级人大在围绕推进绿美乐昌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等组织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人大代表明确履职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24年,乐昌市、镇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专家智库成员1653人次参加有关部门座谈会、评议会、开放日等活动,动员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为乐昌实施“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203条,进一步聚众智合众力,为党委、政府积极贡献“金点子”,有效发挥了代表作用。
持续提升代表建议工作水平
推动民意“落地生花”
乐昌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提升代表建议质量,将如何提好代表建议作为每年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的“必修课”,换届以来,分层级、分批次、分类别、分阶段开展培训107场次,培训各级人大代表5130人次。制定印发《乐昌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指引》等,规范引导代表准确将群众的“群言群语”“冷暖心声”转化成《代表法》规定的“明确具体,注重反映实际情况和问题”的代表建议。
近年来,乐昌市各级人大代表聚焦产业发展、道路交通、一老一小、教育卫生、文旅发展等积极建言献策,如驻乐韶关市人大代表陈国雄提出“关于打造养老产业助推经济发展的建议”“关于促进农产品资源整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建议”;潘国平提出“关于大力培育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建议”先后被列入韶关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和2024年重点督办项目,乐昌四级人大代表及时把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成高质量代表建议,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出了“乐昌声音”。
督办代表建议是推动民意“落地生花”的重要环节,乐昌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持续推动,切实增强代表建议办理实效:2017年首次把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列入人大常委会满意度测评,成为每年的“必测”项目;2020年首次把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纳入“一府一委两院”主要负责人年底述职报告,成为每年的“必答”内容;2021年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五项机制,成为每年的“必守”规矩;2023年制定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考评试行办法和联席会议制度,成为每年的“必备”要件;2024年落实代表建议“三联系”“三走访”工作机制,成为每年的“必经”流程……
在一系列机制和载体的保障下,乐昌市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成绩优异,2023年“关于解决三溪镇部分偏僻村小组无手机信号及网络的建议”入选韶关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关于改善九峰镇自来水厂水质的建议”先后入选广东省和韶关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2024年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关于在水果销售旺季降低快递邮费的建议,分别作为2024年韶关唯一县级、镇级代表建议办理优秀案例参加省级评选。
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潜力在代表。“要紧抓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发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推进代表工作再提质”乐昌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强调。接下来,乐昌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在抓实代表履职服务、深化拓展“两个联系”、建强用活代表联络站等方面着力突破,以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乐昌实践。(转载韶关日报 古荧)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