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金,履职正忙。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翁源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县四级人大代表集中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代表们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百姓家中,为民解忧,紧盯难点痛点开展监督,围绕发展大局建言献策,掀起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履职热潮,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强化人大履职担当 助推产业体系现代化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为贯彻落实好党委决策部署,翁源县人大常委会把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今年代表主题活动的重要安排,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全力助推产业体系现代化,以人大担当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能。
强统筹,明路径。为落实好省市县委交办的重要任务,该县人大常委会及早谋划部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并实施《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工作方案》,系统规划8项重点任务,配套制定10项具体措施。
“我们立足人大职能,重点从监督和代表两个维度助力。”该县人大常委会切实找准推动产业体系建设的发力点,一方面聚焦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发展、“百千万工程”实施、先进生产力培育等方面开展监督,另一方面支持代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代表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强监督,促落实。连日来,该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纷纷牵头深入一线,开展创新原料药产业园发展情况调研、林分优化造林建设情况调研、招商引资情况调研、循环经济环保园运行情况视察等等,以强有力监督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目前生物医药企业仅占产业园规划的小部分,如何破解招商难题,加快产业集聚?”“产业发展基金募集情况、运作情况如何?”“如何保障重点项目的土地、水电等要素供应?”……7月15日,在创新原料药科技产业园调研现场,代表们直指问题核心。据了解,翁源县规划5000亩M3用地建设创新原料药科技产业园,积极承接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建成后可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超500亿元。目前,已引进企业6家,在谈企业6家,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集聚度和影响力。”“建议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要注重培育本土技能人才与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相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调研座谈会上,代表们踊跃献策。
“人大监督不是挑刺,而是支持和促进。”该县人大常委会把意见建议汇总梳理,形成视察报告、调研报告转交政府研究处理,全力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强示范,带全局。走进自动化育苗工厂,一台台机器正在有条不紊地压穴、播种、盖土,一排排嫩绿的种苗在喷灌系统下舒展新叶,省人大代表郑桂林正在给村民传授种苗技术。他带头利用闲置土地投资建设集中育苗工厂,使用现代自动循环式流水线生产水稻秧苗、蔬菜种苗,为当地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培育了一大批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方向转型升级。
在一片甘蔗地上,周陂镇人大代表张明星拧开了滴灌总阀,清澈的水流顺着黑色管道精准流向田间秧苗根系。“以前大水漫灌,现在一滴水都不浪费。”他带领村民承包300多亩荒地种植甘蔗,引进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施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并多次组织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学习,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正在转化为产业现代化的强劲动力。”该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实施“百千万工程”人大代表创业示范点命名授牌办法,鼓励代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充分发挥代表在“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命名为人大代表创业示范点的企业有3家,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制度优势聚合力,人大履职促升级。接下来,该县人大常委会将聚焦主责主业,高效履行人大职能,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护航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小站点”托起“大民生” 激活基层民主细胞
“今年年初,群众反映水圳被洪水冲毁,影响周边农田灌溉,我们及时向政府建议修复水圳。目前,水圳已完成三面光修复,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翁源县周陂镇陈村村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对修复官坑片新庙子墩水圳的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时,表示满意。
这是翁源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主题活动的一个缩影。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阵地优化+数字赋能+闭环管理”三项举措,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功能作用,推动代表履职常态化,使代表主题活动焕发新活力。
阵地优化,织牢履职“服务网”。今年6月,为强化代表联络站功能作用,为代表主题活动提供重要阵地,该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代表联络站工作会议和现场会,推动代表联络站建设优化提升。目前,全县59个代表联络站布局更加优化,站点码、代表二维码在显眼位置公开展示,工作制度机制全面完善,辖区内省市县镇四级代表全部进站履职,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真正形成了接待群众常态化、组织活动常态化、吸纳民意常态化的“三化”运行机制。7月集中履职月期间,全县71个代表小组紧紧依托代表联络站开展接待群众、调研、视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将代表联络站建设成效转化为代表履职实效。据统计,全县共开展视察38次、调研36次,代表联络站开放236次、接待群众708人次,形成意见建议179条,有效推动绿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数字赋能,联系群众“零距离”。“扫一下站点码,便能了解代表联络站整体运行情况,扫一下代表二维码,就能直接向代表提建议!”在各个代表联络站进门显眼位置,便能看到站点码和代表二维码,这是该县人大常委会“数字人大”平台建设的“标配”,也是今年代表主题活动的亮点之一。一方面,群众可随时扫码留言,代表实时接收并依时办理,后台自动跟踪进度,实现民意收集“零距离”、问题交办“一键达”,大大提高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效率。另一方面,代表联络站可以在平台发布履职活动,高效召集代表参加活动,并对履职活动进行全面记录,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代表主题活动中,全县59个线上代表联络站实现100%常态化运行,近800名代表进驻网上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履职,有效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显著提升了代表履职质效。
闭环管理,群众诉求“有回音”。反映问题只是开端,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有群众在线上向朝阳社区代表联络站反映龙仙镇建设一路某路段无路灯,在此居住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夜间出行很不方便。朝阳社区代表联络站及时组织代表到现场调研,形成增设路灯建议,交政府研究处理,并对路灯规划安装事宜进行跟踪监督。目前,市政部门已在道路两侧关键点位安装LED路灯,覆盖路口、弯道及人流密集区域,有效改善夜间出行环境。
从群众反映诉求到路灯启用仅用了短短几天时间,这一案例的高效办理,得益于代表联络站解决群众诉求的闭环管理机制。今年4月,该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实施2025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推进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工作,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并将其纳入了翁源县2025年“创新提质”事项清单。5月,该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实施代表联络站有关工作规范,结合韶关市乡镇人大工作指引,深入指导各代表联络站优化群众意见分级分类处理流程,完善汇总梳理、分析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等闭环机制,形成“接待有登记、登记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的完整工作链条,真正实现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根系沃土枝叶茂,民意花开满庭芳。翁源县59个代表联络站深深扎根、蓬勃生长,成了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察民情、惠民生的重要作用,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焕发出盎然生机。
打好监督“组合拳” 赋能典型镇村建设
正值“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之际,翁源县人大常委会以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为载体,运用前期摸底、现场把脉、跟踪问效的闭环监督模式,开展典型镇村培育情况视察,推动解决典型镇村发展瓶颈,为典型镇村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调研先行摸实情,找准镇村发展堵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确保视察精准有效,该县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调研组,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情况开展前期调研。
调研采取查阅资料、实地察看、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了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情况。“这次调研全面、深入,听到了最真实的声音。”一位参与调研的代表说,“有村民反映门前屋后仍存在乱堆乱放、杂草垃圾清理不够及时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调研期间,调研组收集了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环境整治有难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均衡等问题,为后续视察提供了方向。
靶向把脉开良方,破解镇村发展难题。视察当天,视察组深入典型镇村开展实地察看,听取典型村培育情况报告,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整体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情况进行“把脉问诊”。据了解,翁源县培育第一、二批典型镇3个、典型村21个,所有典型镇村均达到省级培育指引的标准要求,其中,3个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村获评全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视察组对此予以肯定。
但视察不只是看成绩,更要找问题、出对策。有代表认为,个别典型村以传统农业或初级加工业为主,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政府回应,将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有代表建议,应健全长效管护机制,避免重建轻管。农业农村局表示,将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及绿化养护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设施服务效能,常态化做好苗木养护……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视察组与有关职能部门面对面交流,共商发展对策。
跟踪问效促落实,护航镇村长效发展。“监督不是走过场,要一抓到底。”视察结束后,该县人大常委会认真梳理问题,形成合理性建议,经主任会议研究后及时交政府研究处理,并要求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成果。同时,建立台账式跟踪、销号式管理的全流程监督机制,适时对典型镇村培育情况进行“回头看”,推动政府逐项落实到位。
监督提质效,同心促发展。翁源县人大常委会正以坚实的履职步伐,为绘就“百千万工程”的壮美画卷贡献着源源不断的人大力量,将持续深化闭环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实效,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实施,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转载韶关日报 苏春好 廖玉婷)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