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教育局始终将德育工作置于教育发展的核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创新德育模式,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迈向新台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课程建设:筑牢德育主阵地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关键。一方面,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确保思政课等开齐开足。例如,武江区的思政课教师结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等时事热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鼓励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发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浈江区依托“名人文化”如张九龄、余靖、孙中山,以及“名胜文化”如风采楼、北伐纪念馆等,确立了“尚德立人,做风采浈江人”的德育核心理念。
实践活动:丰富德育新体验
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道德的理解和认知,市教育局积极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自2023年起,市教育局全力打造“赓续红色血脉,强化责任担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依托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市教育局联合市文广旅体局、团市委举办“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故事青少年讲解员大赛。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公益组织,参与志愿服务、环保行动、文化传承等活动。今年暑期,始兴县墨江中学组织30名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打扫房间、整理衣物。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在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锻炼,将德育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家校共育:凝聚德育大合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市教育局深刻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积极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一方面,推动成立“家长德育讲堂”,邀请教育专家、优秀家长代表等为家长们开展德育知识讲座,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近日,市教育局邀请知名教育专家举办了一场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的讲座,吸引了500多名家长参加。专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打造“家校共育微信群”等线上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学校德育工作动态、学生表现等信息,方便家长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如亲子阅读活动、亲子运动会等,增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家长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参与度。
队伍建设:提升德育软实力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德育素养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市教育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德育责任制,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推动成立“教师德育联盟”,定期组织经验分享和心理辅导培训,提升教师德育素养。通过制度保障和情感激励双管齐下,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德育氛围。例如,去年参与的心理引导培训让教师们体会到,只有教师自身先拥有情感共鸣和心理调适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仁化中学的教师小王在培训后表示:“通过学习心理引导技巧,我现在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同时,加大对德育干部的培训力度。2023年以来,市教育局大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业骨干队伍素质与能力,开展共青团、少先队骨干培训,引领近100名共青团、少先队骨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团队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德育干部培训,组织100名德育干部到东莞学习,从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提高师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工作能力。(转载韶关日报 刘璐)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