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走进居民家中,现场见证专家手把手传授防蚊灭蚊技巧,从源头阻断基孔肯雅热传播链。
走进居民家的阳台,专家的目光便落在了角落里闲置的水盆和水桶上。“这些容器里的积水,看着不起眼,却是伊蚊产卵的‘绝佳温床’。”专家一边指着积水,一边向居民解释,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而伊蚊偏爱在小型清洁积水中繁殖。说着,专家引导居民将桶内积水倒入厕所。“及时清空这些积水,就能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
针对居民家中种养的水生植物,专家给出具体建议:“这类植物要每3至5天换水一次,换水时不仅要倒掉旧水,还要把植物根部仔细冲洗干净,再用刷子好好刷一刷容器内壁,防止蚊幼虫附着在上面继续生长。”来到厨房,专家提醒居民留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积水点:“像冰箱门边的凹槽、菜板下方的托盘,这些地方很容易有积水,成为蚊虫的‘藏身地’,平时清洁时一定要多留意,及时清理。”
居民认真听着讲解,不时点头记下要点。通过这样直观的入户指导,居民对清积水、灭蚊虫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掌握防控方法,为阻断基孔肯雅热传播筑牢家庭防线。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科负责人介绍,居民家中防蚊灭蚊主要做到三点:第一点是清积水。居民家中常见的伊蚊孳生的积水有水生植物、厕所的储水容器、厨房的菜板和托盘。对于水生植物,每3至5天更换一次水,换水时仔细清洗植物根部、储水容器和储水桶的内壁;菜板的托盘积水要及时清理。第二点是做好物理防蚊隔离,安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使用蚊帐。第三点是灭成蚊,居民家中推荐使用灭蚊烟片、灭蚊喷雾剂、电蚊香液、蚊香片等灭蚊。
居民邓钦听完专家的建议,对防蚊灭蚊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专家讲解,我了解了很多防蚊灭蚊知识,今后会注意家里卫生情况,在洗水池等有积水的地方,会注意把水排干净,养的水生植物勤换水。”
据了解,市卫健局先后印发《关于开展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全市统一灭蚊行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动员各级各单位落实属地管理职能,压实“四方”责任,深入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动员街道、镇、社区、村居深入开展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疏通沟渠、填平坑洼,清除卫生死角等卫生整治行动。同时,组织全市各地于7月21日、24日、28日、30日、8月1日开展了5轮统一消杀灭蚊,切实切断蚊虫传播链,有效降低蚊虫密度。
我市各街道社区也积极开展统一消杀灭蚊行动,广泛发动群众清除自家积水。东河街道育红巷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我们通过派发宣传单、灭蚊的应知应会,还有发放市疾控中心发布的防蚊灭蚊的倡议书以及向市民以及沿街商铺派发灭蚊片,全力做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针对那些背街小巷、阴暗的地方,我们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消杀、除草、清除杂余的垃圾。社区还开展了防蚊灭蚊专项宣讲课堂,主要是宣讲如何防范基孔肯雅热蚊媒传染病。”(转载韶关日报 杨婕)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