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我市人社部门为企业减负增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筑牢和谐劳动关系“第一道防线”

时间:2025-07-22 10:31:53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近日,市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服务队的工作人员走进位于武江区新华北路的韶关市珠峰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向该公司负责人及员工讲解劳动人事相关法律条例,疏解企业在经营过程和劳动人事方面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以“预防、调解、仲裁”全链条改革推动劳动人事争议化解效能跃升,为企业减负增效注入法治动能,助力优化我市营商环境。2024年全市共处置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568宗,同比下降14.59%,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7.4%、调解成功率81.8%,连续五年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5%以上、调解成功率达75%以上。

  主动上门 精准发现解决矛盾

  从“坐等咨询”变为“主动上门”,11支仲裁员服务队通过“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活动,主要采取“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的常态化走访模式,结合企业需求定制服务,精准发现并帮助企业调解用工矛盾。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副院长李倩瑜介绍,2023年12月,我市某劳动密集型企业因计件单价问题引发员工投诉,服务队主动介入,明确指出企业用工管理方面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最终化解争议。此外,通过分析案件数据和行业动态,服务队能定向识别高风险企业,提前介入指导,2024年累计开展送法入企活动80余次,覆盖制造业、物流业等用工痛点行业,切实从源头化解矛盾。

  “如果是碰上劳务纠纷,我可能要花很多时间了解法律法规,甚至会动用很多人员收集资料,以应对劳动者纠纷这一块的起诉、投诉。”韶关市珠峰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广敏表示,仲裁院工作人员上门提前解答了问题,企业合法合规用工,可以集中力量争取项目。“接到我们的电话,他们都会很耐心跟我们解答,防止我们做违法违规的事情,保障了我们企业的正常运转。”

  “劳动争议预警监测指标包括经营异常、社保欠费、案件受理、投诉举报、信访处理、舆情热点等,通过数据分析锁定风险企业,并落实‘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李倩瑜介绍,2025年一季度,通过水费异常波动(反映企业可能停产)发现7家高风险企业,通过大批量申领失业金发现2家高风险企业。

  协调治理 六方联动无缝衔接

  我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仲裁+”力量,印发三方联合调解、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仲裁诉讼衔接等文件,打造“人社+法院+司法+工会+企联+工商联”六方联动新模式,建立集劳动仲裁、多元调解、源头预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从风险预警到执行监督的12个环节无缝衔接,做到职工情绪早安抚、处置过程更顺畅。

  六方通过联合发文、联席会议和协同调解机制实现职能互补。2024年11月,针对我市某企业因经营问题导致的停工停产纠纷,由人社牵头统筹,司法提供法律援助,法院提供法律解释,工会、工商联组织员工及企业代表协商,最终形成化解方案。

  李倩瑜:“若遇分歧,主要依托定期开展的裁审衔接会议进行研讨,确保在法律框架内达成共识。2024年涉劳动争议一审发改率仅11.96%,体现了协同治理的有效性。此外,今年已召开两次裁审衔接座谈会,围绕经济补偿、工伤待遇等统一裁判口径,提高裁审一致性。”

  就地化解 全域覆盖调解服务

  我市人社部门积极打造全域覆盖的“半小时劳动争议调解服务圈”,出台《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化解劳资纠纷的通知》等制度,整合企业、商(协)会、事业单位及工业园区等资源,在全市范围推动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实现调解仲裁服务下沉,促进“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矛盾不上交”。

  截至目前,全市106个乡镇(街道)、13个经济开发区均已成立基层调解组织,同时各县(市、区)还提供了三方联合调解、新业态一站式调解等劳动争议调解服务,全市各市场经营主体如有劳动纠纷,均可就近申请调解。

  李倩瑜认为高调解成功率的核心在于组织下沉,基层调解组织就近响应,实现“矛盾不出园区”;专业赋能,通过培训提升仲裁员、调解员法律素养和谈判技巧;激励机制,将调解成功率纳入考核,激发主动性。如最近新丰县通过多元调解方式化解35名劳动者的工资拖欠争议,涉案金额达100万元,避免矛盾升级,此调解案例被纳入省六部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调解典型案例。

  未来规划 双轮驱动继续推广

  “很感谢仲裁院给我们提供很多很合时宜又很合法合规的用工风险提示服务,企业可以提前防范很多可能发生的用工风险,让我能集中精力发展企业。”陈广敏如是表示。

  李倩瑜认为,案件量下降是改革成效的综合体现,未来将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双轮驱动,重点优化党建引领责任压实,推动将争议预防和协商调解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乡镇(街道)履责清单,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基层治理网络强化,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派驻调解组织、安排人员轮驻等方式,专业化解矛盾纠纷。

  目前,我市已在家政服务业协会成立调解组织,未来计划拓展至机械制造等领域,通过发挥商(协)会贴近企业及行业影响力、区域带动力的优势,积极化解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优化全市营商环境。(转载韶关日报  范琳珍)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