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韶关市供销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开展基层社为农服务专项整治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全市“三农”工作大局,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强社带弱社、农业服务合作社、社村合作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一、以“强社”带“弱社”为抓手,夯实基层为农服务能力
按照“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纽带,推动县级供销社与基层社发展。一方面,在产业发展基础、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同等条件下,由较强县供销社帮扶较弱县供销社,共同发展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如南雄供销社通过南雄丝苗米产业与始兴结对帮扶,将丝苗米的种植基地拓展到同样适合“烟稻轮作”的始兴马市镇;乐昌供销社通过豇豆产业与乳源结对帮扶,将豇豆种植拓展到同样是高山气候的乳源大桥镇。另一方面,由县域内基础较好的基层社将服务资源覆盖到基础较差的基层社,如乐昌梅花供销社,以豇豆产业覆盖到秀水镇、庆云镇及坪石镇,提升秀水、庆云、坪石供销社联结当地农民的能力,2025年豇豆种植面积从2024年的340亩提高到1200亩,带动种植户超过400户,预计参与农户每亩可增收3600元,村集体可实现每亩175元收益。
二、以农业服务合作社为抓手,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实力
为进一步增强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有效解决韶关市系统农业机械不足、农机服务环节薄弱等问题,韶关市供销社印发了《农业服务合作社建设运营工作指引》,由基层供销社或社有企业牵头,联合辖区内农机手、农业技术员等共同发起成立农业服务合作社,将分散的社会农机资源统筹起来,为农户提供全面的农业生产服务。农服合作社负责接收种植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订单,并根据机手服务能力,合理分配订单,同时接受县域农服公司的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以确保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成立了8家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设备237台,累计服务农户2000多户,服务水稻、蔬菜、水果等面积超过11万亩。
三、以“社村”合作为抓手,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2024年以来,韶关市供销社积极探索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径,依托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立足“订单农业+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社村”合作试点工作,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以股份入股合作社、土地流转等方式与村集体合作,通过保底收益、股权分红、劳务收入等建立与村集体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市供销社系统除南雄市成功申报省级“社村”合作试点县外,其余7个县级社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探索模式多样的“社村”合作试点,共流转或托管土地超过3000亩用于打造水稻、蔬菜、水果等示范种植基地,比如曲江樟市镇光辉村,通过村集体流转农户闲置耕地600亩,交由县域农服公司提供品种、种植、服务、烘干、收购、销售“六统一”的水稻全托管服务,除向村集体支付保底收益380元/亩/年外,将盈余部分的50%二次返还给村集体。
下一步,韶关市供销社将继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供销社服务能力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社村合作等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市供销社 吴益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