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韶关要闻

我市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五步法”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时间:2025-10-21 11:18:10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行走在我市乡村,曾经私搭乱建的棚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篱笆和绿植;曾经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变成了小菜园、小花园。这一变化得益于我市创新推行“拆、清、建、绿、管”五步工作法,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在始兴县顿岗镇,一处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如今正在规划建设未来社区。镇干部介绍,通过“清拆”凭证制度,既保障了村民权益,又为乡村发展腾出了空间。全市像这样完成整理的建设用地已达1069亩,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清理整治环节,韶关聚焦交通沿线、河湖水域等重点区域,开展立体化清理。在翁源县,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累计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12万吨。该县还创新采取“四个一点”资金筹措方式,有效解决了环境整治的经费难题。目前,全市干净整洁村达标率已达100%,翁源、仁化两县更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同时,我市在“建”上下功夫,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排名全省第一。在仁化县,当地按照农村人口每人10元的标准落实管护经费,确保整治成果长效保持。全市已建成圩镇示范主街104条,完成4万余栋农房风貌提升,白墙黛瓦的民居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绿化美化方面,韶关以“见缝插绿”为目标,绿化提升“四旁五边”1.5万亩,植树134万株。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绿化+文旅产业”等新模式,打造了北乡蜜峰民宿等一批示范项目,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为防问题反弹,我市建立三级责任体系,实行“台账清单+分类整治”机制。全市推广“积分制”“睦邻制”,覆盖率达97.34%,建成3.34万个网格,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乐昌坪石等地探索的“乡村运营”模式,有效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

  通过系统整治,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美丽蝶变。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化“五步工作法”,打造“十无”乡村示范样板,为全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持久动能。(转载韶关日报  叶铭珠 冯斌)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