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韶关要闻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奋战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一线
冲锋在前 筑牢防线

时间:2025-08-05 11:18:15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进入快速繁殖期,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7月24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我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疫情防控责任担当,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会后,市委组织部迅速行动,发出《关于在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倡议书》,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冲在一线、干在一线。

  连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纷纷到基层一线“报到”,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快速响应,织密联防联控网

  市直各单位党组(党委)立足工作职责,积极做好行业动员和督促指导。市卫健局做好监测与研判,及时掌握动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市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深入街巷楼宇,重点排查下水道、卫生死角等易积水区域,并通过发放宣传单、播放“大喇叭”等形式,为过往群众普及蚊媒传染病危害、居家防蚊要点及个人防护措施,让科学防蚊理念走进千家万户;韶关粤运强化各类交通运输设施驱蚊灭蚊,通过专项消杀、环境整治和健康宣传等举措,切实保障旅客和职工健康安全……宣传、教育、住建等职能部门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建立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织密联防联控网。

  各县(市、区)、镇(街)迅速反应,聚焦“防输入、防扩散”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立即整合各方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下沉至基层一线,穿街入巷、进村入户,将防御战线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其中,浈江区合理划分村、社区疫情防控网格,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网格担任网格员,定期组织开展集中灭蚊、清理环境卫生等专项活动,已组织党员干部7000多人次下沉村、社区网格,聚焦闲置屋地、天台楼顶、背街小巷、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地毯式清理蚊虫孳生地1.6万处,消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

  曲江区罗坑镇依托“睦邻制”三级防控网格,推动全体镇村干部下沉一线,通过“党建引领+邻长联动+全民参与”的模式,织密基孔肯雅热防控网络,凝聚防控合力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南雄市雄州街道构建“街道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共建单位在职党员+楼长+N名党员志愿者”的“4+N”网格化管理体系,党员志愿者带头亮身份,分片包干,对网格内的背街小巷、房前屋后、卫生死角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摸排及消杀,确保灭蚊行动靶向明确、推进有力,防控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重点攻坚,高效防蚊灭蚊

  我市各地各部门迅速开展以环境整治和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统一高效防蚊灭蚊,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从源头减少蚊媒孳生。

  市卫健局先后印发《关于开展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全市统一灭蚊行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动员各级各单位落实属地管理职能,压实“四方”责任,深入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同时,组织全市各地开展了5轮统一消杀灭蚊,切实切断蚊虫传播链,有效降低蚊虫密度。

  武江区依托党员“双报到”机制,高效集结130余名党员志愿者下沉社区,对公共区域、卫生死角进行专业喷洒作业,最大限度杀灭成蚊;携带监测工具,在重点区域布点,科学评估蚊媒密度变化,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深入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细致排查并清除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从源头铲除蚊虫孳生温床。

  仁化县董塘镇采用“专业监测+精准消杀”模式,组织疾控专业人员对下水道、绿化带等重点区域开展蚊媒密度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和环境特点实施分类处置。累计投入专业力量172人次,使用环保型杀虫剂超30升,实现公共区域消杀全覆盖。

  南雄市雄州街道结合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作用,并利用“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平台,组织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将环境治理与疾病防控相结合,聚焦环境卫生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清理整治,消除潜在的病媒滋生隐患。累计组织发动8895人次参与防控工作,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151次,开展灭蚊消杀153次,清理卫生死角、积水等蚊媒孳生地1440处,清理垃圾8.6吨。

  曲江区罗坑镇使用无人机航拍,对宅基地屋顶、万里碧道沿线等人力巡查难以频繁到达的区域进行巡查,通过实时画面迅速锁定屋顶积水桶、废弃农具、村边水坑等蚊虫易孳生的“隐蔽角落”,及时反馈给包片邻长,由邻长按图索骥,带领镇村干部、志愿者对蚊虫孳生风险点进行全面整治。目前已动用无人机常态化巡查15次,发现并整治蚊虫孳生环境68处,有力保障群防群控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广泛宣传,做好群众健康教育

  “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早就医……”针对当下稻田灌溉时节,下屋村邻长阿韶叔使用“大喇叭”,在田间地头循环播报朗朗上口的客家话版防范基孔肯雅热宣传语,引导村民使用活水漫灌的方式,避免形成稻田死水,转化为蚊虫孳生地……在曲江区罗坑镇,党员先锋队、卫生站工作人员、邻长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向村民普及蚊虫孳生地识别、干农活时的防蚊技巧及传染病早期症状识别等知识,引导村民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据了解,我市各级党组织强化宣传引导,做好群众健康教育,同时动员市民群众自觉做好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等工作,积极参与全市统一灭蚊行动。

  浈江区“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通过“浈江发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密集推送防控提醒、倡议书,普及科学防控知识等20余篇,广泛组织区、镇(办)、村(社区)三级通过微信群、工作群实时发布预警信息和科普要点,提升群众防蚊灭蚊和主动就诊意识。线下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防蚊灭蚊物资,指导群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

  新丰县丰城街道组织社区干部走街串巷、进村入户,派发宣传折页和告知书,并通过广播、LED屏刊播等方式,向群众讲解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广泛发动群众落实“门前三包”,消除卫生黑点和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

  南雄市雄州街道结合暑期各社区开展的“公益课堂”特色活动,将蚊媒防控知识融入其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青少年的防控意识,通过“小手拉大手”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转载韶关日报 陆瑶)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