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168.35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林牧渔业交出亮眼成绩单。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十业千亿”全产业链发展工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齐头并进,产业升级动能强劲,乡村振兴活力迸发,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
多元产业齐发力
走进我市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抢抓“三夏”的景象。今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各细分领域全面开花,呈现“全线飘红”良好态势。
种植业特色产业成增收主力。全市冬种春收农作物70.61万亩,同比增长5.0%;春种177.81万亩,增长9.4%。新增食用菌296亩、茶叶3598亩、水果10013亩,鹰嘴桃等特色水果预计上半年产量25.45万吨。蔬菜播种42.90万亩、产量67.61万吨,分别增长3.3%和3.7%;二季度末茶叶面积10.22万亩,上半年产量4701吨,绿茶、青茶、白茶为增产主力。
畜牧业产能释放显著。上半年生猪出栏184.11万头,同比增长14.5%,二季度出栏93.57万头,增长19.8%;生猪存栏208.63万头,增长14.9%,能繁母猪存栏18.95万头,增长10.3%。家禽出栏2943.4万只,肉鸡出栏2702.5万只,增长12.1%。
渔业特色养殖成新增长点。上半年水产品产量超3.43万吨,增长5%以上,牛蛙和虾蟹类贡献大,牛蛙产量增超2500吨。建成22个工厂化养殖基地,水体超5.5万立方米,虾稻共生、牛蛙养殖基地成效好,推动渔业产值增19%。
产业升级增动能
产业升级是增长核心引擎,我市上半年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农业农村部种猪质检中心改扩建项目选址韶关,翁源县获全国畜禽粪污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新引进投资5000万以上现代农业项目25个,总投资89.57亿元,乳源桂头项目21天动工,刷新“韶关速度”,一批项目加速推进。
经营主体壮大带动强。新增12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四级矩阵。仁化县贡柑产业强镇项目效率升30%,商品化率超95%;27家预制菜企业年产值2.9亿元,特色产品拓市场。
产业集群品牌价值升。食用菌、柚子、茶叶、花卉4个产业入选省百亿元集群,韶关白茶、曲江食用菌、乐昌黄金柰李等9个特色产业跻身省首批十亿元集群。翁源县获2028年兰博会承办权,成全国首个10年内两度承办兰博会的县城,“翁源兰花”影响力扩大。
强村富民惠民生
增长红利向乡村延伸,上半年我市以强村富民为目标,让农民共享成果。
强镇富村公司与村集体协同发展。105家镇级公司新增营业额9621.48万元,利润830.54万元,村集体分红259.9万元,安排就业2245人,付薪酬912.21万元。161个行政村提前完成经营性收入25万元目标,平均总收入21.50万元,经营性收入16.54万元。全市累计建立乡村振兴车间299家,吸纳农村人口2.3万人,带动村集体增收2240万元,实现家门口就业。
乡村建设与治理同步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0.8%,列全省第一梯队,1205个行政村达干净整洁标准,美丽宜居村占比83.4%。141个村入选省典型村培育,3条景观带入省储备,灵潭村获“全国文明村镇”,仁化县“村规民约+网格调解+邻里互助”治理模式入选省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科技品牌双驱动
科技与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插“双翼”,推动产业从“量”到“质”转变。
今年上半年,发布市级农业主导品种32个、技术46项,建链式推广模式。始兴县智能化育秧中心日供1200亩,新丰有首个“无人化智慧农场”。科技特派员下乡22场,培训228人次;植保部门培训4910人次,促技术落地。
新增绿色食品4个、有机农产品1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总数105个。“善美韶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扩大,参加东莞“三博会”,举办“果然精彩——2025东莞·韶关水果交流推广会”,助农产品“走出去”。
截至今年4月,农产品出口3223.99万元,同比增长25.19%,供港澳活猪4687头,增长42.3%。电商助力,开展“网络强村”千名网红培训,举办杨梅、枇杷、三华李等水果直播带货活动,“借网出山”畅通产销链条。(转载韶关日报 范琳珍 张家洪 赵涵奕)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