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韶关要闻

韶关:让文明之光照耀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2025-07-19 09:31:10 来源:韶关发布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能让发展劲头更足。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为韶关在新时代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锚定了清晰方向、提供了有力遵循。多年来,韶关坚持不懈把城市文明建设作为龙头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让文明之光照耀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欣喜于看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个个凡人善举持续放大“好人效应”;一项项惠民工程不断惠及人民群众……市民直观感受到身边美好变化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走进武江区建行大院宿舍,崭新的沥青路面停车场里车辆停放整齐,楼道墙面干净整洁。在附近“口袋公园”散步的居民说,以前小区环境差,改造后大变样,看着舒心住着舒服。在韶关,像这样完成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达694个,共有5.43万户居民受惠。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近年来,韶关把文明城市创建同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公共厕所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打造“风度”系列城市文化空间,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等,从“大”处着眼不断提升城市颜值,从“细”处着手拿出“绣花”功夫解决急难愁盼,提升城市品质,浸润城市底蕴。

  “上班近了,交通顺了!”家住武江区移山路的曾先生感慨,教育路“断头路”打通,铜鼓大道等主干道新建通车,缓解了拥堵,让市民出行更加便利。

  菜市场变样了。通过有序推进农贸市场综合治理,韶关140个农贸市场告别了以往的“脏乱差”,变得整洁有序。通过规范化管理,设置多个临时摆卖点,武江区孟洲坝、浈江区百年东街等网红夜市深受市民喜爱。

  空气更好了。通过扬尘整治、大气污染防治,2024年韶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2%,创历史最好水平。越来越多的小公园、小绿地在城市中悄然生长,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的空间。

  水更甜了。2021年6月,南水水库供水工程通水,韶关百姓期盼了25年的“南水梦”终于实现,市民喝上了更优质的直供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100多间“风度书院”“风度书房”“风度书吧”遍布城乡,成为群众身边的“图书馆”。春节期间,300余场“百千万笑脸迎新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惠及群众130万人次。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工作中,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一大批村镇正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蒸蒸日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绘就出一幅景美民富、文明和谐的振兴画卷。

  随着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一点一滴,让城市有了更优质的“里子”,让市民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民参与:文明新风遍城乡

  文明城市的创建,离不开每一位韶关人的付出。

  近年来,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城市拾光”“绿野拾光”等文明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善美韶关、文明有我”主题实践活动。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文明交通、无偿献血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城市增添了温度,也为守护“善美”气质贡献力量。

  “有你们这些‘红马甲’的帮助,让我们在归途中感受到了许多温暖,也让我们看到了韶关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谢谢你们……”今年春运期间,在韶关高铁站内,来自返乡务工人员李女士的一句感谢,让大学生志愿者罗浩倍感温暖。

  1100名志愿者,21个交通枢纽,10万小时服务……今年春运期间,一场持续40天的“温暖回家路”活动,让每一位旅客体验暖心、贴心、安心、舒心、匠心的“五心级”服务。

  “出门遛狗牵好绳,及时清理犬只粪便,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不久前,志愿者李楠与碧桂园太阳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小区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做文明养犬人。在文明养犬宣传之下,出行更安全放心、邻里间关系更和谐,是如今不少市民的深切感受。

  在韶关,文明交通也已成为了一场全民行动。在人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经常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化身“文明宣传员”,手持红旗引导行人规范通行,积极劝导不文明行为,让“文明出行,礼让行人”理念深入人心。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韶关在全省率先开展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6万多名党员志愿者下沉基层一线,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48天实现全部病例清零。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韶关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与乡镇传统“圩日”相结合,充分利用市集人流密集、交流频繁时机,送服务、传文明、扩传播,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今年以来累计下沉各类服务300余场次,惠及群众8.7万人次。

  聚沙成塔,一群人带动一座城。从疫情防控到救灾抢险,从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到文明城市创建,从扶贫济困到助学兴教,无不留下了志愿者们辛勤耕耘的足迹,为擦亮善美韶关品牌,弘扬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崇德向善:汇聚善美之光

  精神文化传承不息,美德善行滋养人心。

  今年“五一”假期,始兴县沈所镇基层干部钟威不顾危险冲入火海徒手破窗救人,被誉为“火海逆行的凡人英雄”,其英勇事迹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慧文,32年间无偿献血430多次,累计16万毫升,挽救了1000多名病人的生命。在他的感召下,山林、骆韶雄、张屹等一个又一个普通市民加入献血队伍,构筑了一座城的“热血”接力。全市临床用血连续26年100%来自无偿献血,韶关先后17次获评国家、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抗洪英雄刘永嘉,在武江区江湾镇抗洪抢险中,为疏散群众被山体滑坡掩埋,生命定格在27岁。

  乐昌市梅花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第三代守墓人廖聪济,与爷爷、父亲三代人坚守在深山中,悉心照看红军墓近一个世纪。

  从青岛海边救人的韶关护士佘美元,到归还15万余元现金的环卫工人张相远,到寒冬跳水勇救落水孩童的90后“眼镜哥”,再到跪地救人的“最美孕妇”钟颖……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道德的力量在增长,文明的力量在传递。放眼韶关,点点繁星汇成璀璨星河,赋予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近年来,韶关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宣传工作,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3人,广东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 6人,韶关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150人,“中国好人”41人,“广东好人”89人,“韶关好人”360人。

  “善美韶关”城市形象已深入人心。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精神文明的力量正深深熔铸到韶关人民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柱和引擎。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站在新起点上,韶关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补齐短板,努力破解难题,聚焦市民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继续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治理提质增效,不断巩固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同时,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持续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号召全民“随手做好事”,让善美之花处处绽放。(转载韶关发布  侯海霞)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