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韶关要闻

“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 全市各地涌动发展热潮

时间:2025-05-08 16:59:28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当前,韶关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民生项目拔节生长,流水线奏响智造强音,爱心助农接力温暖……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韶关正以奋进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幸福答卷。

  南雄:南雄市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大楼预计年底建成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雄市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实现“一站式”便捷就医。

  目前,大楼项目现场的工人们正有序进行外墙铝板安装、室内墙地砖铺贴以及水电线路布置等工作,大楼已进入装饰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项目现场负责人刘光才介绍,主体结构已完成,当前正在进行装饰装修、水电安装、消防、通风空调等工程,整体进度已完成约60%,预计年底可完工。

  据了解,南雄市人民医院现门诊部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设备设施陈旧。新建的综合门诊大楼设置了门诊部、急救中心、肿瘤防治中心、口腔医学中心等业务科室,可覆盖多学科诊疗需求。大楼建成后,不仅能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为周边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还将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南雄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院长殷圣银表示,新大楼设计了智能化医院等要素,建成后能彻底解决门诊部与住院部分离的问题,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翁源:新江镇工作队破解枇杷滞销难题

  4月,翁源县新江镇民治村的枇杷园里,金黄果实挂满枝头,但果农却忧心忡忡。民治村是当地枇杷种植大村,今年气候适宜,近30亩枇杷大丰收,亩产超1000斤。然而,受市场波动和物流限制,收购商锐减,优质枇杷每斤13元仍难寻销路。凉桥村支书毛东花表示,果子上市遇冷,果农心急如焚,合作社助力销售也收效甚微。

  关键时刻毛东花联系了新江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这支党建引领的队伍自2024年7月入驻以来,已助力创收超百万元,面对新挑战,队员们迅速响应,制定“助销战”方案,线上线下齐发力。

  线上,工作队通过“镇村工作群推送+朋友圈转发+社群接龙”宣传,展示枇杷品质,机关干部、企业纷纷响应,微信群“爱心接龙”订单累计预订2000余斤,队员们还帮忙运输送货。线下,同步对接市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食堂和工会组织,上门推介,并依托合作社联销网络,将枇杷纳入特色农产品名录,实现高效对接。

  仅1周,近万斤枇杷销售一空,果农销售额近13万元。这场“助销战”是新江镇工作队践行“百千万工程”的缩影,彰显了党建引领下“联农带农”机制的效能。工作队队长张卫表示,将总结经验,探索更优帮扶措施,搭建稳定产销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武江:科技赋能环保岩棉,首年投产订单破3万吨

  在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广东中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正赶制订单。作为产业园首个投产项目,该公司以“科技+环保”为产业定位,采用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岩棉生产技术,打造出酸度系数突破2.0的标杆产品,首年投产订单便突破3万吨。

  该公司总经理胡世荣介绍,项目2023年签约落户,2024年底建成运营,今年3月试生产,4月首批产品下线且指标优于国标。生产线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及设备,能耗降低50%、碳排放减少90%。其岩棉产品酸度系数高,耐久性、防潮性、隔音降噪及防火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等领域。正式投产首周订单量突破1000吨,目前一期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月均出货量超3000吨,预计“五一”后月出货量将稳定在3500吨以上。公司计划2025年底或2026年初启动第二条年产10万吨生产线建设,总产能将提升至20万吨/年。

  武江区工信局有关负责人称,该产业园已有8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12.4亿元。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规划面积超1.1万亩,交通便利,产业基础成熟,正探索打造省级试点产业承载平台及省内标杆型产城融合示范区。(转载韶关日报 熊恬)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