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关市,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已闪耀59年。20世纪60年代,建设者们汇聚于此,铸就这座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辉煌。如今,新一代韶冶人续写新篇,特级技师郑贱林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年,郑贱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初心如磐,扎根一线三十载
1995年,20岁的郑贱林从学校毕业,进入韶关冶炼厂熔炼车间鼓风炉工段,成为一名炉前工。面对艰苦的有色冶炼工作环境,他从未退缩,怀揣对技术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踏上充满挑战的道路。
“练就过硬本领是我的目标。”郑贱林暗下决心,雷厉风行、实干苦干,迅速崭露头角。炉前工作辛苦且需高度专注与精湛技艺,他深知这点,便虚心向老师傅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
设备维修时,别人觉得枯燥,他却视其为学习课堂。他珍惜每次设备故障维修机会,仔细观察故障现象,认真聆听维修人员讲解,牢记每个细节。他还给自己立下“规矩”,设备维修时完成“三问三答”:为何故障?吸取何经验?以后如何操作?通过不断总结思考和实践,他对ISF炉近千个工艺参数了如指掌,控制炉况、用眼把控炉内温度和料脊的本领日益精湛。
凭借执着和努力,郑贱林很快从普通炉前工成长为ISP炉炼铅锌的行家里手,不久后当上副班长、班长。他带领团队探索实践,发挥ISP工艺原料适应性强的优势,展开高铜物料、杂料攻关,成功解决高铜物料和外购氧化物料等杂料对ISP工艺的不良影响,理顺生产工艺,确保生产稳定高效。
潜心钻研,工艺难题迎刃而解
在有色冶炼行业,降低能耗是企业追求的目标。ISP密闭ISF炉主要用冶金焦作燃料,延长鼓风炉生产周期是减少焦炭消耗、降低补充铅单耗的有效途径,但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像一道难以逾越的“瓶颈”横亘在郑贱林和他的团队面前。
为打破“瓶颈”,郑贱林根据入炉物料,深入生产一线跟踪工艺流程。他仔细观察ISF炉对各种物料的适应性,记录数据、分析变化。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通过不断摸索、数据分析和精准施策,他终于找到延长 ISF炉清扫周期的最佳办法。
2021年以来,ISF炉平均生产周期达15 天以上,最长周期达29天,创下同行业最长纪录,年创造节能价值约600万元。这一成果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也为行业节能降耗提供宝贵经验。
除了能耗问题,炉结的产生也是密闭鼓风炉工艺的难题。传统除炉结方式是炸药爆破,但易破坏炉窑且处理不了下部炉结。郑贱林再次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承担重任。
在降料线焦洗炉结现场,郑贱林没日没夜坚守。他收集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报告、修改攻关步骤,每次实验都全神贯注,每次失败都毫不气馁。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改进,他们通过焦洗炉结的方式,逐步向鼓风炉内加进适量焦炭,形成富焦条件,熔化炉壁炉结,使其造渣顺利排出。这一项目的完成,大大提高了密闭鼓风炉的生产周期,释放了产能。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工业是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金属冶炼行业大有可为。郑贱林深知这一点,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前瞻性、先导性关键技术工艺布局。
ISF炉低热值煤气替代天然气项目是郑贱林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按照广东省政府要求,韶冶厂从2018年开始全面关停煤气发生炉,使用清洁的天然气替代发生炉煤气。但在燃料转换过程中,天然气开支占工厂成本较大比重,与工厂降本增效的经营理念相悖。
为解决这一问题,韶冶厂决定对ISF炉三槽进行天然气使用技术改造。郑贱林担当重任,带领团队反复摸索、实践调整参数、优化工艺。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他们摸索出一套安全、可推行的操作方法,实现节能降耗,年节约成本百万元。该项目获韶冶厂合理化建议一等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ISF炉除尘技术的创新,也是郑贱林团队的成果。ISP密闭ISF炉炼铅锌工艺会产生多种物质,2020年9月1日起,广东省全面实行废气特别排放限值,这对大型冶炼企业是巨大挑战。
郑贱林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承担重任。他们进行近1年的摸索与实践,从工艺技术调整控制、收尘设施攻关到数据收集分析,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经过不懈努力,确保12万/24万在线监测SO₂,浓度排放达到《广东省废气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为工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该技术成功应用,创造良好环保效益和可观经济效益。
精益求精,培育人才传承匠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郑贱林深知个人力量有限,只有培养更多技术骨干,才能推动企业发展。因此,他十分注重人才培养。
他针对不同岗位编制技术培训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员工了解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对特殊工种、班组长进行安全、环保培训,让他们清楚安全、环保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应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郑贱林的悉心培养下,所有班组长在各自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灵活应对生产突发事件。他的“传帮带”成果显著,3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有的当上班长、工段长、副主任。
2022年至今,“郑贱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47项创新科研攻关,有效提高铅锌产量和国家重要战略物资镓锗铟的回收率,为下道工序镓锗铟提炼技术提供保障服务。郑贱林还推动含锌渣烟化炉吹炼资源利用与环保升级改造,实现含锌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助推工厂传统冶金向“无废冶金-环保技术-高端材料”低碳绿色发展转型,实现“厂区-园区-城区”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带动区域循环经济产业,为韶关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我的心愿是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学知识、练技能,再立新功、再创佳绩!”郑贱林说道。面对荣誉,郑贱林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把它当作前进的动力。(转载韶关日报 刘璐)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