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组织队伍,派送多个特色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参与广东省非遗馆、东莞市文化馆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在两地掀起一阵韶关非遗热潮,进一步推动了非遗交流与传承。
4月30日,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承办的“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乡村非遗集市,在广州市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户外广场启动,近百位非遗传承人汇集于此,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来自韶关的三大参展项目,宰相粉制作技艺,丹霞红豆饰品制作技艺,客家竹筒粽制作技艺亮相白鹅潭,展现韶关风采。宰相粉制作技艺传承人官超城现场制作柔韧爽滑的宰相粉,缕缕香味拨动在场游客的味蕾,纷纷前来品尝。丹霞红豆饰品精工细编,吸引游客注目停足。客家竹筒粽,金黄油亮的糯米,搭配清香竹筒,香味诱人,成为集市热门非遗美食。
5月1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万江街道办事处主办,东莞市文化馆与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龙腾湾区·潮涌东江”2025年东莞龙舟乐系列活动——2025年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韶关专场,在东莞万江热闹开幕。陈有记辣椒酱制作技艺、宰相粉制作技艺、罗坑红茶制作技艺、乐昌沿溪山茶等八项非遗在墟市中散发独特魅力,有力展现出韶关独特饮食文化,不少游客品尝韶关非遗美食后赞不绝口,纷纷下单购买。
此次韶关非遗在广州、东莞两地的精彩亮相,不仅让更多人了解韶关丰富的非遗资源,也为大湾区文化融合注入新活力。未来,韶关市非遗保护中心将继续积极组织非遗项目“走出去”,推动韶关非遗传承与发展,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转载韶关日报 文静 许玲 黄本娟)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