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韶关要闻

让委员建言献策落地生效
——2024年市政协重点提案“回头看”

时间:2025-03-17 16:12:28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共收到提案347件,立案284件,截至2024年年底,己100%办复。  

  提案办理是政协履行职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一种民主监督。韶关日报推出“2024年市政协重点提案‘回头看’专版报道”,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政协提案的办理情况及其积极作用。

全力推进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韶关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民进韶关市委会提出《关于打造国家级智算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建议》提案,市政协委员吕志荣提出《关于实施“智能+”应用示范,促进我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提案》,市政协委员李华峰提出《关于加强我市人工智能应用的提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陈少荣牵头督办。  

  2022年,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数据枢纽节点落户韶关,我市立足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的使命定位,按照“湾区所需、韶关所能”的原则,举全市之力推进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突出在智能计算上下功夫,夯实大湾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算力底座。  

  市政协委员李华峰认为,我市作为大湾区唯一数据中心集聚区,要抓住机遇,积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韶关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市工信局会同市发改、科技、政数等部门从我市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基础配套、生态培育、产研合作等方面高质量办理提案,建立了覆盖配套设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等全过程的政策体系,投资超15亿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产业园,并以此为依托全力打造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围绕智算发展招引百度、奇安信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成功引进29个上下游项目。目前,全市大数据产业上下游企业61家,成为全省4个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试点建设地市之一,形成了浈江产业园、莞韶城、曲江开发区“三点共建,协同发展”的数据中心空间布局结构。算力规模正加速壮大,建成连接大湾区城市的400G全光运力网络,构筑韶关集群安全屏障,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正加快构建,服务大湾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底座正加速形成。  

  市工信局副局长徐建平表示,收到提案后的第一时间,该局就会同市直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对标提案要求,着力推动全市大数据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已入驻数据中心项目22个,总投资621亿元,建设54.6万标准机架。  

  “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数据集群实时性算力设施建设和智能计算上下游产业招引,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产业龙头企业的对接,让我们对后续的智能应用产业升级充满期望。”李华峰说。  

  民进韶关市委会委员刘旭说:“对提案办理非常满意。比如从贯彻落实‘东数西算’政策方面,我市项目多、投资大、进度快。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产业园已经建成投产,成功招引鹏城实验室、广州数据交易所、奇安信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园区,‘东数西算’政策落地韶关不容易,如何贯彻落实好政策、建设好项目、发展好产业,还需要凝聚智慧、结合实际、久久为功。”  

  据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坚持把韶关集群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胜负手,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全力推动韶关集群各项建设取得突破。重点在加快推进算力设施建设、全产业链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以及探索建立算力产业高地等方面谋篇布局,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韶关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以韶关数据中心集群为重要抓手推动韶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升级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网络节点,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工作计划,加强人工智能与钢铁冶炼、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精细化工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徐建平说。


提高项目招引实效  打造原料药专业园区

奋力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

  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民进韶关市委会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制,促进我市招商项目落地的建议》提案,市政协委员黄艺顺提出《关于推动我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建设的提案》,市政协委员张志勇提出《关于大力发展原料药的建议》提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志清牵头督办。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强效引擎。  

  民进韶关市委会参政议政工委主任朱思武表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客商投资意愿下降,区域招商竞争日趋激烈,“招商引资难”成了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种“新常态”。  

  市政协委员黄艺顺提出,近几年,我市将招商引资作为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但招商引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落地建设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去年以来,市投促局牵头统筹各县(市、区)招商队、11条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等招商力量,形成紧密配合、信息共享的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整体推进与高效运行。同时,我市成立驻广佛、莞深、京津冀和长三角等4支招商工作队,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行业龙头与优势企业,承接产业外溢,有效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  

  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刘海表示,市投促局始终把提案办理工作作为提高本单位科学决策水平、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其转化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措施。预计2024年完成招商引资投资额超360亿元,比年初定下的330亿元投资额的目标超额完成9.1%。  

  “2024年,我市组建了市投促局统筹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市级‘首谈’报备机制,编制了产业图谱,成立项目评估团队,实行招商引资项目‘三个一’帮办代办服务。这不仅是提案里的相关建议被采纳和落实,更是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得到全方位、全天候持续优化,成功招引一大批重大项目。全市招商工作的新风貌、新成效,让我们备受感动和鼓舞。”朱思武说。  

  “韶关翁源和南雄专业化工园区具有发展原料药优势。建议韶关发展特色化学原料药,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原料药产业链。”市政协委员张志勇认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应该着力于特色原料药,以特色原料药带动整个医药产业发展。  

  据了解,2023年省药品监管局授予韶关市“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料药监管创新基地”牌匾,为我市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开设审批绿色通道,推动韶关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全市生物医药领域涉及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多个子行业,初步形成以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乳源东阳光药业、广东丹霞生物制药等企业为龙头,以广东岭南制药、广东青云山药业、萱嘉医品、丹雪牙科等多家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目前,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持证)10家。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善智表示,市市场监管局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牵头部门,对该提案高度重视,与张志勇委员多次沟通,探讨我市发展原料药的规划与思路,并前往原料药园区及企业开展调研。  

  “翁源创新原料药科技产业园总规划面积5000亩,其中3500多亩为三类工业用地,建设有污水处理厂、热能利用基础设施、广东粤北应急救援基地和处理危废的环保公司,为承接更多原料药项目落地提供了载体平台。”黄善智说。去年,我市多渠道开展原料药产业招商宣传推介活动,提高了翁源创新原料药科技产业园知名度。目前,深圳瑞德林、同隽药业、伯克生物、兴合生物、微纯生物等多个项目已成功落户翁源产业园。  

  黄善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抓住省药监局授予的“原料药监管创新基地”金字招牌的机遇,加快翁源创新原料药园区建设,争取申报省级原料药特色园区。同时,瞄准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招引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产业上中下游项目落户,补齐补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链。


强化政策扶持  加大服务支持

石斛产业发展和在韶国有资源资产盘活成效明显

  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农工党韶关市委提出《打造韶关石斛道地药材新名片,助力百千万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案,民进韶关市委提出《关于进一步盘活在韶国有资源资产,推动实现价值化的建议》提案,两个提案由市政协主席胡海运分别会同市政协副主席卢春燕、市政协党组成员陈来安牵头督办。  

  韶关拥有优良的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始兴县是“中国始兴石斛之乡”。由于全国石斛市场价格回落等诸多原因,我市石斛种植面积急剧萎缩,从高峰期2017年1.2万亩下降到目前1500亩,石斛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  

  农工党韶关市委副主委黄文忠表示,该提案的提出旨在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打造韶关特色产业名片,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标准化育苗、种植及加工,推动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韶关经济活力。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科技赋能,创建国家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加强始兴石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运用等举措,推进我市石斛产业恢复性发展。初步统计,2024年我市石斛播种面积1501亩、产量268.9吨,预计产值可达1.3亿元。目前,始兴石斛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效期内的石斛有机认证产品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石斛产品2个。全市石斛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5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认定浈江区犁市镇为铁皮石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仁化丹霞街道夏富村和浈江犁市镇厢廊村为专业村。  

  “全市已成功创建南雄市南药产业园、乳源瑶族自治县瑶药产业园,通过产业园形成产业辐射,推动石斛产业稳步发展。下一步,我市将因地制宜扩大石斛等中药材种植规模,确保中药材品质稳步提升,进一步加快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刘志强说。  

  “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响应提案,加强石斛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及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建议加大石斛产业研发支持力度,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石斛药理研究与临床试验水平。同时,加强地标产品保护,推动石斛品牌建设,吸引更多深加工企业落户韶关,共同推动韶关石斛产业迈向新高度。”黄文忠说。  

  在盘活在韶国有资源资产方面,我市成立专班,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全面清查资源资产,建立资产台账,摸清底数。采取“用、售、租、注、融”等方式,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盘活,提升市属国企存量资产利用效率,推动市属国企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矿产、智慧停车等资源资产盘活。修订市直经营性国有资产租赁管理暂行办法,放宽盘活门槛,拓宽盘活融资渠道。同时,将盘活工作列入市属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以考核促盘活。2024年,市属国资国企累计盘活低效闲置资产131宗,面积58.94万平方米,积极参与矿产、河砂、智慧停车等市重点资源盘活6宗,形成盘活收入5.77亿元。  

  “全市的闲置土地等资源资产进一步摸清,一大批资源资产得到盘活利用。提案的办理可谓措施有力、成果丰硕,我们很满意。”民进韶关市委会参政议政工委主任朱思武说。  

  市国资委副主任郭才标表示,接下来,市国资委将持续完善制度机制,严把资源资产盘活工作进度,强化资源资产盘活工作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力争2025年实现盘活收入3.1亿元以上。(转载韶关日报 吴嘉宁)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