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忙之时、秋收之际,走进曾经的华南重工业基地、老工业城市韶关,纵观产业园区、生产厂房,是机械轰鸣、有序作业、忙碌施工的景象,呈现着比学赶超的“速度”与“热度”。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兴则经济兴。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韶关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项目为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有效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努力开创新型工业化新局面。
工业投资回升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韶关抢抓“小三线建设”机遇,迅速建成华南重工业基地,培育了20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韶关近年来坚持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推动钢铁、有色金属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不断书写“新”故事。
2024年以来,韶关千方百计抓生产、多措并举挖潜力,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和政策落实,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1-7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10.20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在全省排名第9位;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实现增长,占比69.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2%,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1%;产业园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4%,产业园基础设施及配套投资同比增长13.8%。
在工业投资回升明显的态势下,韶关成功创建2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南雄园、乳源园分别被认定为以涂料与树脂新材料、铝箔为特色优势的省级特色产业园。目前,全市共有韶钢园(绿色钢铁)、南雄园(涂料与树脂新材料)、乳源园(铝箔)3个省级特色产业园。
在这份工业答卷中,2024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韶关市成功入选“千兆城市”名单,成为广东省2023年通过总结评估的12个地市之一;乳源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中高压腐蚀箔)入选2023年国家级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成功实现全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零”的突破。
扎实推进制造业当家
既要“参天大树”,亦要“产业雨林”。
接下来,韶关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项目为王,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为抓工业稳增长,韶关将持续压实属地工业发展职责,开展季度走访督导,定期分析研判,同时,加大对80户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月度监测和预警,发挥市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工作机制作用,协调解决企业诉求。
展望工业投资的“晴雨表”,韶关将加大对在建项目的监测和服务,对亿元以上拟动工工业项目实施提前介入、靠前协调,加大项目调度力度,推动项目早开工,同时加强重点企业项目跟踪。
为抓招商引资,接下来,韶关将持续强化招商推介活动效果,积极跟进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并做好2024湾区汽车T9+N闭门峰会、广东省紧固件行业协会大会和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联合韶关招商推介会等招商活动筹备工作。
同时,通过依托协会和重点企业招商、充分发挥驻外招商队作用,引进一批优质制造业项目,并压实各地、各部门、驻外招商队制造业招商责任,及时跟踪制造业促签约、促开工、促投产重点项目台账,协调推进各项要素保障,确保尽快招进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项目。
在各园区平台建设上,韶关将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全力推进主平台重点产业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抢抓工期加快建设,大力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充分用好“AA+”市属国企资本运作平台,发挥撬动放大效应。同时,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园,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每个园区重点发展和承接1-2个主导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培育壮大县域工业经济。
与此同时,韶关将大抓企业梯度培育,加快企业上规模培育,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争2024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此外,加强亿元企业培育,落实倍增企业培育奖补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实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争取2024年底前完成1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向新而行,向新求解。韶关牢牢把握国家、省推动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等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高质量发展。(转载韶关日报 吴梦雁)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