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韶关要闻

从南岭山麓到塞纳河畔
——黄金柰李出海记

时间:2024-08-03 11:38:10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奥运会开幕式前夕,一种金黄色的中国特色水果现身巴黎街头,吸引了路人的眼球。当得知水果叫gold plum,一名会说中文的国际友人好奇地问:“你们在奥运会期间把这个水果运到法国,是希望中国队能获得更多的金牌吗?”有趣的发问让听者会心一笑,心中暗想:正有此意。这种承载着对奥运健儿的祝福的东方甜蜜水果,就是产于韶关乐昌的黄金柰李。  

这不是黄金柰李第一次出海。前年,它就曾远渡迪拜,因清甜爽脆多汁而走红中东,一果难求。今年飞得更远,来到欧盟面积最大的国家——法国,身价也一路水涨船高。众所周知,欧盟国家的进口检测标准非常严苛。黄金柰李这种小众特色水果是如何突围成为国际水果市场上的新贵?出海幕后操盘手又是谁?记者来到水果原产地一探究竟。

粤北深山中的原生态水果乐园

源自乐昌九峰山的黄金柰李是一种当地传统珍果,它是李子的一个变种,早在乾隆时期便有记载,民国时期被称为“歪嘴李”。每到春季“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雪白的李花迎着春风绽放,待到夏季之时便结成柰李,成熟于炎热的大暑时节。过去,受高温、虫害等影响,黄金柰李一度无法大规模种植,周期也很短,贮存期只有半个月到一个月。别说出口海外了,就是运出大山也很难。  

近年来,作为“黄金柰李原产地”,乐昌致力于提升果品品质,探索土壤改良、种植技术提升、套袋技术改进,全面启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举办黄金柰李系列推广活动,大力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推动黄金柰李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享誉中外的“乐昌黄金柰李”国际品牌名片。目前,乐昌黄金柰李种植面积增至4.4万亩,主产区从九峰延展至两江、梅花等地。此次出口法国的黄金柰李便出自于梅花镇深塘村的百臻生态农业园。  

扎根梅花十余年,百臻生态农业园利用当地高海拔、四季分明、土地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坚持“特色生态农业”的理念,多方位发展鱼稻山泉米、糯小麦、蔬菜、水果、香猪等各类高端生态农产品,走出了一条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研学、森林康养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园区占地面积达2.3万亩,目前已投入使用近万亩。其中,柰李鹰嘴桃种植区2000多亩。百臻生态农业园与各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在“不催熟,不打蜡,不打甜蜜素,不喷保鲜剂”的原生态种植模式下,成功在园区规模种植出黄金柰李、翡翠柰李、鹰嘴桃等特色水果。  

“去年,我们的蔬菜出口到欧盟。今年我们的黄金柰李再次顺利出海销往欧盟,除了原生态高品质的卖点,还因为从前期的监测记录到后续一系列出口认证专业辅导,免费质检,包装运输,一路都有政府各部门保驾护航。去年得知我们有出口柰李意向后,海关部门就在我们园区安装了果蝇监测器,工作人员经常一大早上山来采集记录。我们企业只需专注做好品质管理。这次出口,我们的柰李产品在广州海关抽检合格,顺利通关,仅两天时间就飞到法国,为水果保鲜争取了时间。”百臻生态农业园负责人余文军说,“此外,乐昌市政府还出台了一套扶持政策,对出口海外企业给予出口总额3%的奖励。这些都极大提振了我们的出口决心和信心。未来,我们仍将以优质生态水果种植为主体,增加出口规模和品种,让韶关味成为国际味。”

举全市之力打造韶关特色国际味

韶关是珠江之源、禅宗之地、善美之城,农耕文化厚重,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拥有品类丰富、形态多样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向来是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近年来,我市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深入推进省农业农村厅“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大出口品牌打造,有效提升了韶关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韶关食用菌、兰花、生猪、蔬菜等产品,受到了RCEP成员国和出口地区大量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2023年,韶关沙田柚成功出口欧洲。巴黎奥运会期间,乐昌黄金柰李和曲江香酥白玉菇、玉米、面包分别出口法国、美国、荷兰,进一步提升了“善美韶农”品牌国际形象,拓宽了农产品出口种类,标志着我市农产品出口又迈进了新赛道。  

“韶关味”组队出口,离不开韶关海关、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RCEP韶关平台、贸促会,以及乐昌市、曲江区等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中国(广东韶关)RCEP食用菌国际采购交易中心落户曲江,使韶关农产品集约回归本地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主体根据海关对出口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不断提高产供销各环节质量标准,顺利完成出境水果果园及加工厂注册登记。  

“国门卫士”海关部门聚焦“百千万工程”和“363工作安排”,靶向服务,为已建立合作机制的9个县(市、区),量身定制“一地一案”“一企一策”。牵头建立海关与市农业农村、商务部门合作机制,近期3部门还将签订《共同促进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不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持续完善“关长送政策上门”工作机制,对企业疑难问题快速响应,“一跟到底”;依托海关技术力量,为韶关农产品、农户提供免费的检测服务,帮扶建立农产品溯源机制,使农产品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建立首次进出口“随行”制度,从资质备案、出口申报、预约查验到出证放行等各个环节对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提振企业自主出口信心;针对农产品鲜活易腐的特征设立“绿色通道”,开通预约查检服务,通过“移动远程监管”“云签发”等科技模式,打破地理限制,确保农产品“零等待”。近期,韶关海关还成功推动星河生物实现将自产食用菌和外地蔬菜在韶关组货拼柜出口,探索了“监管互认”和“两段监管”的新模式,为本地农产品出口路径提供了新选项。  

商务部门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参与广交会等展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自2020年以来,每年组织我市农产品龙头企业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参加“粤澳名优商品展”等境外展会,不断开拓澳门及葡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同时,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引荐我市企业与南粤集团、深农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合作,打造粤北农产品出口集散地,扩大生猪、蔬菜和农副产品出口规模。2023年,我市农产品出口0.88亿元,同比增长22.2%,2020-2023年期间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0.6%。今年1-6月出口额近0.4亿元,农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市外贸出口新增长点。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韶关农产品不仅是大湾区的“菜篮子”,更是韶关农民的“钱袋子”。在市直部门和县(市、区)的指导支持下,韶关广大农产品出口企业紧密合作,粤北“名特优”农产品金字招牌一定擦得更亮,越来越多的韶关特色农产品将走出国门,迈进国际农产品市场。(转载韶关日报 文静)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