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韶关要闻

创新模式 打造品牌
——韶关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改革攻坚综述

时间:2022-11-24 11:03:32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今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开展“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为契机,紧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在今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2020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中,韶关市位列粤东西北地区第一、全省第七,较上期评价上升两名。

p52_b.jpg

探索创新,大力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两改两融”模式

  市文广旅体局在去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公共文化服务“两改两融”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两改两融”模式,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一方面,深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高效融合。加强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统筹建设、资源共享,进一步整合拓展公共服务功能。今年建成6个公共文化服务“两改两融”示范点,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同策划、组织开展文艺演出129场、阅读推广202场、展览展示61场、讲座281场、广场舞活动363场、文艺培训169场。  

  另一方面,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推动公共文化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总馆+分馆+特色阅读空间”的联合图书馆体系和“总馆+分馆+X”的联合文化馆体系。全市11个公共图书馆建设分馆100个、服务点363个,11个公共文化馆建设分馆97个、服务点457个,疏通了服务基层的“毛细血管”,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在酒店、民宿及乡村农旅服务点等嵌入建设了一批粤书吧、风度书房、风度书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丽宫国际温泉酒店“粤书吧”入选广东省2021年度“粤书吧”最佳实践案例。

拓宽渠道,提升公共文化多元供给能力

  市文广旅体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群众文化“菜篮子”。  

  该局注重“精准”供给。通过“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的方式,在市图书馆开展“你悦读·我采购”活动。持有市图书馆借书证的读者可在新华书店挑选新书,由新华书店按程序快速地将新书借给读者,购书费用由市图书馆统一支付,读者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新书后,可直接将图书归还市图书馆。这项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借阅模式,为读者提供了“现选现借、归还方便”的开放式购书、还书模式,使读者拥有自主采购图书的选择权。  

  强化“大众化”供给。想方设法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依托风度书房数量多、覆盖广、环境好的特点,今年在风度书房开展了35场“风采学堂”和30场“风度沙龙”活动。  

  大力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市文化馆开办了语言艺术、美术、钢琴班、古筝、舞蹈等26个特色培训班,受益群众3900人次。大力推动本土戏曲发展,开展了优秀戏曲进农村活动380场、高雅艺术进基层活动12场。举办了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仁化河富村专场、2022年广东省“南粤情·文旅行”广东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系列活动、“韶关有戏家门口的小剧场”惠民演出等活动。  

  探索“数字化”供给。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将12345平台数据由大数据中心韶关分节点数据库接入智慧旅游示范应用场景,实现景区粤康码扫码数据实时导入。开发了“一机游韶关”智慧旅游平台,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线上公共文旅服务。依托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网络直播平台、手机终端等,精心组织线上看大戏、线上公益培训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盘活资源,持续推动文化阵地提档升级

  市文广旅体局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全力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1638.93平方米,超过了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到2025年底不少于1306平方米的要求。  

  该局扎实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工作,建好基层文化阵地。今年制定了《韶关市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韶关市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和服务流程,初步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同时,为存在短板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量身制定整改措施,对标对表进行攻关解难,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目前,全市已有61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提质增效达标,充分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  

  注重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华南教育历史文化内涵,发现并确认了国立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旧址120余处,将保存较好、价值较高的36处遗存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22年7月“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15处文物点被公布为广东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力推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近年来投入3亿多元,建成了定友图书馆、中师剧场、怀士堂等50多个项目,举办了“赓续星火·时代共进”——华南研学主题系列活动,累计吸引游客35万多人次,华南研学基地已成为广大师生和游客缅怀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热点场所。

固强补弱,不断增强风度书房服务功能和造血能力

  市文广旅体局结合韶关本土文化,创新扩展城乡公共文化新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了83间风度书房,实现了中心镇全覆盖,并逐步向县(市)、镇(街)、厂矿、企业延伸,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图书馆”,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一是合作共建。积极探索多元合作共建模式,开展风度书房(吧)与住宿企业共建共管试点,今年在酒店、民宿内嵌入建设了2间风度书房、9间风度书吧,共同建设、运营、管理风度书房,打造集图书借还和文旅宣传于一体的新型阅读空间。  

  二是突出特色。按照“一馆一风格”“一馆一特色”的思路,充分融入韶关主要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元素,每间风度书房都有鲜明的设计主题。如韶州公园分馆融入了兰花元素,充分展示韶关兰花文化,打造成为兰花主题馆,满足群众分众化、多样化需求。  

  三是智慧服务。近年来,在读者使用借书证、身份证、微信二维码入馆、人脸识别借阅、支付宝办理电子借书证基础上,城区风度书房还加装了智能体温测试仪,读者刷脸入门的同时检测体温,体温超过37.3℃将无法入馆,确保入馆读者体温正常,守住安全底线。  

  四是创新模式。今年选取了熏风路分馆、韶州公园分馆、利民分馆等5间风度书房作为试点,探索运营管理新模式,引入有实力的市场主体进驻,增加图书、文创售卖、轻饮食等功能,提供更加人性化、多样性的服务,让书房既有“风度”,更有“温度”。如熏风路分馆引进了新华书店和“渡咖啡”品牌进驻,让读者可以边读书边品尝咖啡茶饮,还能购买到最新、最热门的书籍。利民分馆融入了亲子、阅读、科普、手工、咖啡、烘焙、非遗沙龙体验及培训等课程,增强读者体验感和互动感。(转载韶关日报 文静 刘晟)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