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韶关市情 > 风俗风习

粤北采茶戏(传统戏剧)

时间:2022-04-13 09:45:24 来源:韶关非遗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微信图片_20220422171150.jpg

  粤北采茶戏,旧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大茶或“三脚班”,流行于广东粤北地区,原有南雄灯子、韶南大戏、连阳调子等3种流派,1950年后逐渐交融汇合,1959年统一称为粤北采茶戏。

  采茶戏渊源于唐宋,盛行于明嘉靖期间,现搜集的传统剧目有一百五十个,其中《补皮鞋》、《装面眉》、《阿三戏公爷》等是久演不衰,大众喜爱的传统剧目。

  关于粤北采茶戏的来源,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来自江西赣南的采茶戏;有的认为来自湖南道州的采茶戏;有的认为是由粤北本地的“花灯”“纸马”等民间歌舞发展形成的。确切地说,粤北采茶戏是在粤北山歌、山调和民间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吸取赣南和湖南益州民间艺术精华,创造而成的地方戏曲。

微信图片_20220422171205.jpg

  ▲ 1963年12月9日,粤北采茶剧团演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据史料记载,采茶戏最早形成于明末江西赣南的安远县,由元宵、春节时的“九龙茶灯”发展成赣南采茶戏,并分别经大余、南雄梅岭古驿道及“三南”(赣南地区的全南、龙南、定南三县)传入粤北和粤中东江、韩江流域,再与当地山歌结合,最后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粤北、粤东采茶戏。

  粤北采茶戏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旧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大茶或三脚班,以韶关市为中心,主要流行在南雄、始兴、曲江、仁化、乐昌、翁源、乳源、新丰、连平、和平、龙川、河源、梅县、五华、兴宁、大埔、佛冈、清远、英德、连县、连南、连山等区县,是广东六大剧种之一。

  粤北采茶戏多以旦、生、丑三角色表演;音乐风格活泼明快,以锣鼓管弦伴奏;唱腔则主要融汇本地的山歌调、民间说唱和风俗音乐,分为采茶戏、灯调、小调;小调又因定弦不同而分为北、南两路。唱腔结构基本是曲牌联缀,后来双采用板式产业化的方法,产生散板、中板、快板等。

  粤北采茶戏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形态健美,刚健敏捷,活泼优美、轻松奔放,富有乡土气息。有高矮步、云手、摸步、扇子花、独舞、对舞等特有的形式。

  粤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一小部分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大部分取材于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人物大都是农夫、渔夫、村妇、牧童、猎人、货郎、各行各业的匠人、财主家的仆人等普通的下层人物。

QQ浏览器截图20220422171105.png

  ▲ 2014年广东省珍稀剧种汇演粤北采茶戏经典剧目《阿三戏公爷》剧照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