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美韶关 > 新型城镇化建设 > 产城融合

传统产业“变”中求进
——广东省支持韶关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时间:2022-11-17 10:17:24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相继出台,无论是对韶关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都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活水。”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尚玉红如是说,“尤其《若干意见》第三部分的保障措施,从财政、用地、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对韶关的支持力度。如‘加大对韶关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各类专项资金支持韶关发展。对于纳入国家或省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加强用地、用林、用能保障’,这对破解制约韶关经济发展的要素、用能保障不足等难题意义重大。我们当前要做的是将政策转变为要素、转变为项目、转变为决心、转变为合力,抢抓政策机遇,为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力量。”

传统产业亟待“变大”

  韶关凡口铅锌矿是亚洲最大的铅锌银矿种生产基地之一,如今,昔日老矿区化身为国家矿山公园,吸引着各地游客。凡口铅锌矿工作人员介绍,凡口矿通过“基质改良+直接植被”方式和“生态浮床”系统,改良尾砂、种植本土植物,已完成生态修复尾矿库区320亩,尾砂堆置区490亩。同时,还将矿区内部历史遗留形成的露天采坑和碴土场改造成公园,内有博物馆、主碑广场、矿业遗迹展示区及露采坑生态游览区。  

  这里也成为同类矿山尾矿库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示范基地,还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修复十大范例”。根据《若干意见》内容,未来韶关将加快发展绿色矿业,引导资源型矿山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向矿山公园、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方向发展,推进韶关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是为了更好地“绿色发展”,围绕激活生态红利,韶关也在积极探索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实现机制,力求蹚出一条生态与产业“双赢”的新型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韶关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被誉为“南岭生物基因库”和“珠三角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5%、森林蓄积量1.01亿立方米、林地面积1917.92万亩,三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两个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市之一。2021年全市林业产业产值达230.5亿元,初步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旅游四大类型齐全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林药、林菌等十大林下经营种类。  

  虽然指标靠前、种类繁多,尚玉红指出,传统的林下经济普遍存在规模小、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现阶段我市林下经济一产发展相对迅速,二产发展较为迟缓,三产近年来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产业融合仍显不足。  

  她表示,《若干意见》正当其时,提出“加快发展林业经济。支持韶关发展油茶、竹子、苗木等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创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支持韶关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状况和农民种养传统,制定公益林(天然林)林下经济发展负面清单。”尚玉红认为,在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公益林(天然林)林下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别、规模以及利用强度,对于解决林业经济规模化经营不足大有裨益。同时,《若干意见》支持韶关发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休闲游憩等森林康养产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将助力韶关林业经济三产融合发展。

老旧工厂华丽“变身”

  废弃的红砖厂房改造成智能管控平台,闲置地上建起加氢站……在“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的浪潮中,韶关钢铁厂这个老工业基地盘活低效低产用地,腾出发展空间,招来新的产业,正向产业集聚的现代化园区一步步转型突围。今年6月,这里成为全省首家以钢铁为主题的AAA级工业旅游景区。一座“绿色、智慧、精品”的“多彩韶钢——工业文化园景区”以其独树一帜的工业风“变身”成为韶城新地标。  

  “‘双变’改革是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落后产能更新替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的有效路径。”尚玉红直言道。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十三次、十四次全会部署实施“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截至目前,韶关已陆续开展三批共11个“双变”改革试点建设,涉及14个试点企业。三批改革试点共计可盘活利用土地面积约18595亩,目前,已盘活5954亩,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用地紧张局面。  

  尚玉红指出,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创新生产方式和技术工艺、转型营销体制等等,短期内会增加企业成本,使得企业对转型升级、盘活现有用地、建设或扩大“园中园”瞻前顾后。《若干意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盘活工矿企业闲置低效土地,推进“工改工”改革,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或可化解企业的顾虑。特别是《若干意见》对韶钢支持举措具体到位,韶钢“双变”的进一步成功,将对参与“双变”的企业形成示范作用,进一步调动企业改革的积极性,提振其转型发展的信心。

文旅产业延深“变新”

  旅游业是绿色发展的最佳表达方式。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大多从旅游业起步。《若干意见》对韶关“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朱伙新介绍说,自从我市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以来,我市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以来,仁化县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始兴县等8个县(市、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迈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扎实一步。目前,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格局和工作机制,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支持。全市景区不断提档升级,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我市3A级以上景区达到了40个,先后建成蓝山源温泉酒店、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等一批高端度假酒店,围绕丹霞山打造了瑶塘新村民宿群,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培育研学旅游、促进体育旅游和古驿道游,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朱伙新表示,接下来,将按照两个文件指明的方向,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书记黄坤明来韶调研精神,不断强化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加快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等全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提升全市重点景区品质,不断完善全市旅游基础设施,促进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全面深入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政策劲风激起思“变”之潮。作为资深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韶关,惟有积极展开探索,通过整合资源、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等方式,培育新动能,壮大新产业,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奋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转载韶关日报 文静)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