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7日获悉,在这个国庆长假,到韶关进行“教育寻根”已成为众多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师生、教育与文化界人士的新一轮共识。韶关坪石、大村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迎来了珠三角地区的自驾车热潮,一个个家庭扶老携幼驱车数百公里,只为探寻那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国庆期间,到韶关乐昌坪石、浈江大村等与华南教育历史相关的研学地点探寻华南教育烽火足迹的游客倍增。截至记者7日发稿时止,已累计迎来近万名游客。
现场:每天数百名游客“涌”进小村探寻教育历史
“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10月1日,坪石镇金鸡小学组织了50余名学生在定友图书馆举办诗歌朗诵会,众多稚嫩的脸孔纷纷上台朗诵自己热爱的诗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赤子情怀和美好祝愿。随后,学生们还在定友图书馆体验了拓印版画的制作,充分坚定了“抗战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的精神。
国庆首日,《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定友图书馆、管埠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历史陈列馆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一座雕像、一座历史陈列馆早已展开双臂,迎接每日数以千计的大湾区游客重新走入那段岁月。
“这么多年了,今年国庆长假是最多客人来村里的,比过年还热闹。”武阳司村里,几名老人一边享受着秋日和煦的阳光,一边热情地指引着一群群来自珠三角的客人。在武阳司村口,悬挂着珠三角号牌的小车络绎不绝地驶入。在定友图书馆、武阳司展馆和亚南书舍、管埠展馆、三星坪古驿道,每天都有数百人前来探寻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来自广州的游客陈立芳专程自驾车带着孩子前来接受教育。“作为中大校友,我多年前曾经来过这里。那时候感觉很多地方都比较冷清和破败。从去年开始,我看了许多研学基地建设的报道,今年长假决定亲自带着孩子来看看。“没想到,一来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作为一名教师,她认为“这些正在建设或是已经建好的场馆,充分展示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人、文、地、产、景,地域文明与精神。尤其是以尊重历史、发掘历史为核心,讲述国立中山大学等学校在坪石的感人故事、家国情怀,体现了深厚的岭南地域人文精神,十分值得带着年轻一代来实地接受教育。”
毕业于仲恺农学院的张凯维家在韶关市区,今年国庆长假,他带着刚刚入读初中的儿子沿着一条弯弯曲曲、坎坎坷坷的古道,越过湘粤交界一重又一重的大山,在路转峰回之际找到了一座红砂岩柱与条木搭建而成的古老茶亭。
尽管檐下原本悬挂着的“新村在望,壮士不留”的牌匾早已不见踪影,但古朴的丹霞红石在青绿的苔藓下累累凿痕仍清晰可见,一如当年无数由此鱼贯而过的岭南师生身影。“这是一座曾经见证过无数岭南先师们在坪石乡间教学生活的古老建筑。我希望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和先贤们一般不畏艰难险阻,为了达到目标锲而不舍。”
感召:村民乐当志愿者传承华南教育文脉
在多个热门研学地点,除了游客还活跃着一群可爱的志愿者。年逾古稀的志愿者何昆亮对华南研学基地建设工作充满热忱,在国庆期间,他仍乐此不疲穿梭于坪石研学基地各个办学点旧址,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解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等院校可歌可泣的办学历史,讲述发现旧址、寻访乡民的田野调查经历,讲起当地文史及红色故事,他如数家珍,使游客们深受感动和教育。
还有一些村民也加入了志愿服务的行列。在武阳司村,村民老张正在张罗着腾出家里的空地给游客停车。他憨厚地说:“来者皆是客,我们作为主人一定要尽地主之谊。我尽管只上完高中就没往下读了,但在我们祖祖辈辈的乡亲心里,这些先生和学生都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大家愿意来听他们的故事,继承他们的精神,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有意义呢?”
在乐昌坪石、浈江大村,一大群志愿者像他们一样,为烽火中坪石先生延续教育薪火的精神所感动,主动加入愿者队伍,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南教育历史,传承华南教育文脉。
热销:研学文创产品备受大湾区游客追捧
走入浈江大村,几名游客正饶有兴趣地吹响几枚古朴的铜哨。哨音高亢而不失圆润,一如半个多世纪前校园中的袅袅唱鸣。这是岭大师生在战火逼近韶关,被迫前往梅县办学时赠给村民的纪念品。村民老潘回忆说:“我爷爷当时在学校当校工,老师们走之前送了这枚哨子给他。”“小朋友们每人一枚,回到家里每天早上起床吹哨,就像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天天早起学习!”来自番禺的游客陈素贞给随行的3名孩子每人买了一枚“爷爷的哨子”,让这一枚枚文化信物所蕴含的精神代代相传。
韶关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以文促旅,以旅促产,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发展智慧农业、乡村旅游,搭建青年创业平台,推动消费。通过市场引入,制作了大量精美的文创产品。“爷爷的哨子”、笔、书签、胶带、土布书包……一项项饱含着深厚文化色彩的文创产品成为游客们接受教育后争相追捧的“伴手礼”。
“自在研学基地建设启动后,每逢节假日都有很多城里人前来村里学习,还带旺了我们的农土特产销售。”正在大村村口向游客们出售糍粑的村民老陈扳着指头向游客介绍着村里的丰富活动。“我们村现在开放了大村展馆、大村文化广场、玉清书舍、纪念广场、乡村健身场所、四姑医务室,每个地方都值得好好看看。”
国庆期间,在大村文化广场开展了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系列活动,如古琴乐团演出、亲子阅读等,吸引本地村民、游客和中小学生500余人参与。该基地还与茶花公园联合开展“亲近大自然”亲子研学游、“美丽大自然”摄影活动,共吸引游客159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大村在1-6日共计接待2000余名游客,餐饮及伴手礼消费旺盛。
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韶关乐昌坪石),《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定友图书馆、管埠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历史陈列馆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国庆期间,从珠三角各地前往上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的游客平均每天都有近千人,坪石基地累计迎来研学游客约8000名。
凝聚:大湾区同根同脉同源精神家园已成共识
实际上,如今的研学基地,成了探寻粤港澳“同根同源”历史与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与热门目的地。据了解,坪石的研学基地已多次迎来粤港澳中小学、大学的学生团体,也多次接待了面向大众的旅行团,反响热烈。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的党建活动也选择在此举行。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知史爱国的好去处。
今年国庆前夕,粤港澳台四地约30名画家自发集结前往韶关研学基地,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华南教育历史水墨图式创作”采风活动。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林天行说:“南粤古驿道及华南教育历史有着悠久文化历史或特殊的时代背景,做好相关挖掘、保护和活化工作,凝聚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责任。”他还表示,“作为香港美术家协会的代表,我们一定会大力支持并推广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华南教育历史,为香港市民增添家国情怀。”
正在规划建设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已经成为华南教育历史乃至中国教育史、世界学术史的重要历史场景,也是进行爱国主义的重要场所,对促进粤北生态区发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脉同源精神家园,正在发挥深远影响。
数字:研学之旅助推韶关旅游市场加快复苏
国庆期间,研学教育历史文化丰厚的韶关旅游市场加快复苏。随着研学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一条条“研学线路”“红色之旅”也成为国庆长假备受大湾区游客追捧的旅游目的地。
据截至10月7日14时的统计显示,10月1日-7日,韶关市共接待游客124.11万人次,旅游收入7.19亿元,其中过夜游客28.71万人次,韶关旅游市场呈现加快复苏的趋势。
记者了解到,前往乐昌坪石、浈江大村游玩参观的游客多以亲子游、研学游、自驾游为主,来自韶关本地、粤港澳大湾区、江西赣州、湖南郴州等周边城市的游客纷纷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缅怀岭南教育先贤在此为教育事业无怨无悔、为文化坚守呕心沥血的艰苦卓绝战斗史和英雄事迹。
研学游的火爆还带动了红色旅游的兴旺。据了解,在前往乐昌坪石、浈江大村进行教育学习后,不少游客还纷纷前往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梅关古道、水口战役旧址、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红色景点缅怀先烈,自觉接受红色教育。
接下来我市将深入挖掘华南教育历史内涵,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加快研学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研学线路和研学产品,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人文和教育历史研学目的地,进一步擦亮华南研学品牌,带动韶关市周边乡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助力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转载韶关日报 邱日欣 卜瑜 卢明轩)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