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韶关旅游 > 文体活动

379支队伍1022人次报名!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大赛吸引社会广泛关注

时间:2020-08-17 16:50:28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记者今天从韶关市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截至8月16日0点,备受社会关注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实践成果征集大赛报名阶段已完成。据初步统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116家单位(小学4家、中学28家、大学49家、事业单位17家、企业10家、非营利组织4家)、379支队伍,共1022人次报名参赛。

微信图片_20200817173421.jpg

此次大赛自7月开始启动报名以来,受到了全国各界的高度关注。据初步统计,此次参赛人群覆盖了全年龄段,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要参赛人群,并吸引了众多知名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参赛。在组别上,共有社会人士组94支,大学生组189支,中学生组96支;在类别上,参加社会调查类竞赛的队伍有126支,文化创意类的队伍有188支,视觉影像类队伍有65支。

参赛地区方面,赛事除成功覆盖广东省内13个地级市外,还辐射澳门、内蒙古、江苏、江西、福建、河南、辽宁、湖北、云南、黑龙江、上海等地,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报名。

微信图片_20200817173428.jpg

在参赛单位上,赛事不仅吸引了中大、华工、华师、华农、仲恺、惠州学院、华师附中、省实等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密切相关的中高等院校参赛外,还吸引了韶关学院、广工、广大、广美、暨大、华中科技大学、澳门旅游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一大批大学参赛。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博物馆、广东省电视台、省核工业地质局、省建院、省立中山图书馆等诸多专业单位也派出队伍参赛。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关注珍贵史料的挖掘与利用

作为专业机构的代表之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此次派出多组队伍参赛。其中,该团队拟参加的社会调查类级别比赛中,拟提交一份《抗战时期粤北办学档案史料选编——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

据介绍,抗战时期,韶关作为战时省会所在地,成为粤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华南众多国立、省立和私立高校与中学都曾在战火中辗转多地,落脚于韶关。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都是当时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广东省档案馆收藏了大量关于这两所学校粤北办学时期的档案,是珍贵的一手史料。

微信图片_20200817173432.jpg

“研究者在省档案馆中经过对海量档案的阅读和筛选,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条目,以两校迁校经过、校园兴建、教学研究、师生的经济生活、支持抗建、校园文化、粤港澳互助等多个方面组织成构架,选编成档案集,以生动而直接的史实还原两校抗战时期粤北办学的面貌。研究者也希望这本档案史料汇编能成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工作的基础材料,为相关机构、学者的研究,以及师生研学活动提供素材。”

该团队同时还透露,广州沦陷之后,私立岭南大学离开康乐园迁校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岭南大学又辗转回到粤北。从1942年到1945年初,岭南大学的校本部、大学部和中学部栖身曲江仙人庙岭大村,筚路蓝缕,兴建校舍,教学研究,度过一段难忘的“大村岁月”。

为此,该团队拟提交一份《抗战时期岭南大学大村校园遗址调查与勘探》。“在今天犁市大村的山林中,已经难以寻见当时岭大村的校舍遗址,只有年长村民记忆中留下的零星片段。为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的建设,有必要理清岭大村当年的校园布局,以此讲好岭大师生的故事,为展陈和研学活动提供丰富素材。本文结合群众走访、史料挖掘、田野踏查和考古发掘工作,还原岭大村校园分布,在此过程中结合相关史料,重现出岭南大学在抗战中坚持办学的历史以及省港澳同胞学子在民族危难时刻的爱国心和凝聚力。”

来自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的张羽、周磾、倪韵捷团队则对岭南天文教育历史抱有深厚兴趣。“熟悉中山大学历史的人也许知道,中大曾经有两座天文台,分别在今天文明路和华农校园内。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战时期的粤北韶关,中山大学理学院曾经建起第三座天文台,在艰苦动荡的岁月中坚持着天文学教育和研究。我们在华南抗战教育历史研究工作中,从史料里得知它的存在,但在70年后的今天是否还能找到它的遗存?”

微信图片_20200817173437.jpg

她们通过对档案、文字、图片史料的发掘和梳理,结合田野调查工作,明确了塘口村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的位置和身份,梳理了相关史实,通过这座曾经在烽火岁月中矗立于粤北山丘上的天文台,述说天文学科教育在南中国高等学府中的开端和延续,及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国和华南地区天文学教育研究的影响。

与粤北渊源颇深的诸多高校都有队伍参赛

作为与粤北华南教育历史渊源颇深的广东高等学府代表之一,来自中山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张一帆团队,表示将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走访当地村民,结合文献资料考证和现场研学及社会调查,挖掘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追寻粤港澳同根同脉同源的共同历史,探讨其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并围绕爱国主义精神、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议题进行阐发,回应时代背景下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粤北脱贫空间再造等重要命题,形成图文并茂、数据严谨、分析扎实的社会调查报告一份。”

微信图片_20200817173441.jpg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马婕彤、闫语等同学组成的团队,表示将以韶关为中心展开海报、漫画等文化创意设计,展现韶关特色文化,借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追寻粤港澳同根同脉同源的共同历史,推动粤北文旅融合发展。

“此次以韶关的古村落、古驿道等特色建筑文化为中心进行漫画创作,寻找、挖掘特色文化,追忆华南教育的摇篮与圣地,把华南教育和古驿道这两条历史轨迹融合在一起,设计出相关的作品用以推广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韶关本地团队和个人参赛十分踊跃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还有效发动了韶关本地大中学校参赛,除地处韶关市区的韶关学院、韶关一中、田家炳中学等学校外,始兴中学、风度中学、司前赓靖学校等县一级学校也积极参赛。

微信图片_20200817173445.jpg

来自韶关学院的胡永红老师团队,拟以“传承抗战时期体育报国精神、弘扬新时代岭南优秀体育文化”为主题切入大赛。

“在既有对广东省近现代体育先驱郭刁萍先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扩大史料收集面、综合运用考据法、口头史、人种志、跨学科史、多重互证等方法,对抗战时期粤北学校体育进行深度历史研究,充分挖掘抗战时期内迁粤北的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省立文理学院等诸多高校以及培正、培道等中学的学校体育发展史料,系统归纳、整理出学校体育的人物、事件等发展脉络全景图并设计导游(赏)图、导游(赏)词。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的完善和深化提供素材,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助力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文化自信国家战略的实现。”

微信图片_20200817173449.jpg

来自广东北江实验学校的黄锦承是一名仅有13岁的参赛选手。“我将通过前往乐昌市坪石镇和浈江区犁市镇大村两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走访当地村民,摸查线索、史料考证、现场考察比对、保存图片影像,并同步到网上、图书馆等资料信息机构,收集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史等文献资料,得出结论,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科考过程、自然科学、民俗民情、经济发展、农业农耕等角度,进行系统阐述与分析,形成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社会调查报告。”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