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民生关注 > 医疗卫生

以医共体人才之“通”破解看病就医之“痛”
——写在2024年韶关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之际

时间:2024-07-21 13:54:44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7月19日上午,2024年韶关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曲江区召开。会前,与会人员先后参观调研了曲江区医共体总院和大塘镇分院,详细了解该区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实地察看心电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县域慢病管理中心等医共体建设项目。随后,在推进会上,各相关单位听取该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各县市、区围绕各自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分别作交流发言。

  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办实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近年来,曲江区在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形成了“曲江经验”,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关注和肯定,并作为案例在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举办的培训会上得到分享。  

  记者了解到,在医共体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曲江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积极响应,今年第一季度,全区基层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同比增长57.61%、30.90%,药占比下降0.74个百分点。各地均因地制宜优化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建立影像、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即可享受县级医院诊疗技术服务。去年累计开展远程影像20712人次、远程心电5903人,较好满足了区域居民就近就医。  

  与此同时,为助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各医共体总医院均牵头组建“组团式”帮扶团队,下派208名优秀医务人员下沉基层开展疾病诊疗、带教、健康宣讲、人员培训,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共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7项,帮助基层分院建立19个中医、口腔基层特色科室。在医共体帮扶下,基层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逐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市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的基层机构占比达63.3%,其中23家通过了推荐标准。  

  “今年,医共体建设已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并纳入省委巡视整改事项,做好此项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将会以问题为导向,从实际出发,以开展医共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办实。”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送“医生”到家里 送“服务”到心里

  今年3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在大塘镇分院调研时,对曲江区医共体改革建设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医共体改革惠民为民,为群众百姓做实事,大塘镇分院改善院内环境,给群众百姓一个干净整洁的院容院貌:改造手术室,新增CT室,开展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将12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等下放到基层分院,与总院人民医院统一药品目录,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将服务入户到家,打通与总院人民医院信息服务系统,畅通上下转诊通道,曲江区医共体将各项服务做精做细,做到群众百姓的心坎儿里。不管是年近百岁的老人,还是几岁的孩童,对到大塘镇分院就诊体验都点首称赞。今年1-6月份,大塘镇分院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及床位使用率同比增长51.39%、98.88%和39.40%。

  下一步,曲江区医共体将继续优化改革管理优势,结合高水平医院帮扶及“一院一策”帮扶政策,将精细化管理做深做实,在提升牵头医院能力同时,盘活基层,为打造医共体改革“曲江模式”赋能。  

  据悉,曲江区医共体总院大塘镇分院只是曲江医共体改革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底,曲江区全区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9家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其中4家达到推荐标准、1家达到社区医院标准,各基层医疗机构与改革前相比,手术数量翻了4番,基层诊疗量占比、基层床位使用率增长11.24和10.84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了基层获发展、百姓得实惠、医生有活力。(转载韶关日报 刘楚瑶)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