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民生关注 > 教育服务

讲好九龄故事 构建“大思政”格局
——我市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侧记

时间:2024-12-13 11:40:41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p44_b.jpg

  近年来,市教育局广泛挖掘张九龄文化,通过对其诗词文章、施政措施、人生经历、事业功绩展开研究,探索张九龄文化的核心,提炼张九龄文化价值。通过以“创新大思政体系 传承九龄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聚焦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讲好张九龄故事,构建“大思政”格局,有效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完善思政大课堂体系建设

  市教育局聚焦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完善思政大课堂体系建设,彰显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  

  通过局长随堂听思政课、书记校长讲思政课、综合试卷考思政课和比赛观摩促提升等方式,全方位筑牢道德与法治、少先队活动等思政课程主阵地。举办韶关市中小学“大思政”创新课例展示活动,依托高中三个学段同题异构形式,扎实推进思政课教学工作一体化联动研讨。  

  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各中小学校纷纷结合本校特色,分主题、分学段打造各类思政课程,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各学校注重统筹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九龄文化的思政内容,确保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能接受到系统、全面的思政教育。同时,学校还大力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邀请不同学段的学校共同探讨以九龄文化为主题的思政课共同体建设,打造张九龄文化特色思政教育品牌。  

  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各学校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将抽象的思政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大力建设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依托校园文化,打造一系列以张九龄文化为背景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直接体验和切身感悟,真正做到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

  搭建“大平台”丰富教育资源

  市教育局聚焦“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将多方力量整合成一个大的思政育人“同心圆”。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一校一案”突显学校德育工作特色,扎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挖掘区域校外教育资源,融合共建、挖掘使用好全市各级宫、所、管、站的育人功能,积极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机制,拓展德育实践活动新平台。  

  统筹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有效保障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并制定具体补充计划。引导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培训合格后兼任小学思政课教师。学校教师通过同步课堂、双师课堂、“走教”“送教”等方式,帮助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开齐开好上好思政课。

  注重教师思政工作者身份意识的定位和建立,通过举办大思政工作论坛、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等,围绕“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思政课程”“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德育活动策划”“德育团队建设”等专题进行经验分享、专家培训。推进全市班主任分片区交流培训,组织优秀班主任进行巡回宣讲,提升班主任师德水平和履职能力。(转载韶关日报 刘璐)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