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暨调研研讨培训班在摩尔城酒店举办,据悉,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韶关市和各县(市、区)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一线人员研究解决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各县(市、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进一步提高韶关市处非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
2023年以来,韶关市处非办重点部署风险预警和排查处置工作。针对经济下行和非法金融活动周期等特点,发布趋势性非法集资风险提示,将风险预警机制落到实处。
组织各县(市、区)全面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整治工作,对“投资”“理财”“基金”等字眼公司进行分类核查,全面对涉非风险相关企业进行摸排,并结合举报线索进行重点领域排查,持续推动整治,有效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打早打小,力求将风险扼杀在萌芽当中。截至8月下旬,全市已排查170家非法集资嫌疑企业,涉非法集资风险12家,已处置7家,其余核查处置中。
下一步,各县(市、区)和有关行业监管部门要在全辖区范围内集中开展“清街扫楼盯场”式风险排查。全面深入摸排涉嫌非法集资线索。重点查处打着以“养老服务”“虚拟货币”“私募基金”等幌子的非法金融活动,同时向企业进行防非宣传教育及风险提示,签订《不实施非法集资承诺书》,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本次活动的召开,有利于广大一线处非人员等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加强互相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监管水平。
相关专家在此提醒,非法集资常见四大种类,主要包括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主要表现:一是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二是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三是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四是通过会员卡、会员证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