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下沉,粤北乡村振兴。作为全国第一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市,广东“北大门”韶关市积极引领辖区银行业保险业主动作为,健全完善“3+9”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韶关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韶关银保监分局围绕“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工作部署,紧密协同合作,突出“三个突出”,全面对标、精准发力,着力完善政策、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加大普惠金融服务供给力度,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据韶关市金融工作局介绍,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韶关市“获得信贷”指标排全省第11名,较上年度前进了6个名次,其中“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普惠小微贷款增量”两个子指标分别获得全省第4名和第6名。
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带动下,截至今年10月底,韶关市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638.85亿元,较年初增加134.66亿元,同比增长12.15%,增速排全省第5、粤北五市第1;存贷比69.05%,较年初增加1.62个百分点,创2018年以来新高。
突出金融支持,夯实经济“稳”基础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据韶关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该局通过持续强化融资服务支持、持续助力企业做强做大、持续健全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业加大力量服务实体经济。
强化融资服务支持方面,韶关市修订印发了《韶关市融资服务资金管理办法》,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和采用弹性费率,专门帮助申请企业用于短期过渡性周转,解决企业银行贷款到期后的资金周转难和通过民间融资周转贵的问题,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用于生产经营。截至10月,韶关市共为91家企业提供了6.8亿元的转贷资金。
助力企业做强做大方面,韶关市金融工作局健全企业上市全链条服务机制,牵头起草了《韶关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扶持办法》,对“全周期、全链条扶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助企纾困、降低成本”“奖励金额跟企业对韶关市贡献挂钩”等奖励扶持机制进行了完善,加大对韶关市企业挂牌、上市的资金奖补和政策扶持,并重新筛选列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企业,着力打破韶关市本土企业20多年无上市瓶颈。目前,韶关市已有27家企业进入资源库,其中上市重点培育类企业19家、新三板培育类企业8家。
为了提高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韶关市金融工作局还持续健全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紧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根本,不断完善韶关市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乡村振兴风险信贷补偿机制。今年以来,《韶关市建立乡村振兴金融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韶关市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先后出台或修订,进一步发挥了财政资金杠杆和风险保障作用,加快促进银行对入池(库)企业信贷投放增长力度。目前,韶关市已撬动资金逾30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突出平台搭建,打通融资“便”通道
数字时代,金融服务方式持续走向数字化。为提高金融服务的获得性,韶关市金融工作局开创了“韶融码”线上对接模式,在持续推广“中小融”“粤信融”“信易贷”等线上融资对接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以及金融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依托微信小程序将融资需求、融资产品和融资支持政策,打造面向全市具有融资需求的经营主体或个人的“一站式”综合融资服务平台,预计年内将正式发布。截至10月,“中小融”“粤信融”“信易贷”等线上融资对接平台共为韶关市辖区1123家企业提交贷款需求,成功撮合1474笔融资业务,累计授信逾63.4亿元。
此外,韶关市还积极推动“政务+金融”首贷服务模式的持续落地。该局积极打造以9个首贷服务中心、2个线上平台为主体、N个银行服务网点为辅助的“政务+金融”线下首贷服务“9+2+N”模式,着力破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难”、银行“获客难”等“融资难”问题,助力优化地方营商环境。截至10月,首贷服务中心已对接首贷户539户,促成498户获贷8.14亿元;带动辖内银行机构为443户首贷户获贷8.36亿元。
突出行业服务,助企纾困“促”发展
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稳”经济是首要任务。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工作要求,韶关市扎实推进经济稳定增长一揽子举措地,引导辖区保险机构用活“政策工具箱”,积极助企减负纾困,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企业克服困难、恢复发展。
一是聚焦金融政策宣传纾困。韶关市充分发挥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联络员和服务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举办各类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为韶关市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等提供精准对接服务。依托“韶关金融”“韶关市银行业公会”“韶关金融学会”等微信公众号平台精准推送企业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菜单式”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壮大。
二是聚焦特困企业信贷支持纾困。韶关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韶关市银保监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金融支持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重点企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优惠利率的应急贷款、专项流动资金贷款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特困企业的信贷支持,助力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纾困减负。目前,已完成八批次合计53家特困企业梳理,共授信7.01亿元。
三是聚焦暖企走访纾困。韶关市金融工作局牢固树立“一切围着企业转、一切围着项目干”的“店小二”服务理念,落实“一跟到底”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暖企走访,建立完善“暖企”行动诉求、挂点联系企业诉求、上市后备企业诉求、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重点企业诉求等台账,线下线上并行及时解决企业发展“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累计走访、联系企业近78家次,完成中小微企业诉求工单38条;为41家企业解决融资等相关诉求。
四是聚焦保险保障支持纾困。韶关市积极引导辖区保险机构用活“政策工具箱”,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企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截至10月,全力以赴帮助货运物流行业纾困解难,累计提供货运风险保障323.53亿元、承运风险保障229.03亿元;大力推广保证保险业务,着力拓宽保险资金融通功能,用于替代企业的保证金缴纳,累计为3665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9.3亿元,有效缓解建筑行业资金压力;精准提供一系列外贸企业保险组合服务方案,不断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强化风险保障,累计为市内外贸企业提供风险保障732.58亿元,为外贸企业赔款524.41万元。
下一步,韶关市金融系统将紧扣韶关市“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工作部署,持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健全机制保障、优化服务保障、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助力韶关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