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2024年韶关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会暨韶关市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上,市自然资源局汇报2023年全市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以及2024年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建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红林对地灾防治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要求,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坚决摒弃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求,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抓牢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坚决避免发生地质灾害伤亡事故。
二是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在汛期前尽快开展一次全覆盖的风险隐患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削坡建房点和风险点要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醒属地镇、村和受威胁群众做好风险防御、撤离避险。
三是抓紧抓好综合治理。重点抓好隐患治理这“后半篇文章”,确保所有隐患受控,风险降至最低。一要抓实隐患整治。排查出的隐患要逐项梳理、逐一建立台账,及时落实防治措施。二要抓实动态巡查。健全隐患动态监测巡查制度,特别是进入主汛期后,每一轮强降雨前后,都要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分层级巡查,实时跟踪灾情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分析研判信息和趋势,为针对性防治和临灾响应打下扎实基础。三要抓实工程治理。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工作节点倒排时间表,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和资金支付。
四是强化全链条预警应急。一要及时做好预警预判。我市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准确把握雨情、水情、灾情变化趋势,科学分析研判地质灾害风险,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二要认真做好科学避险。把“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作为刚性要求,通过“人防+技防”实施实时监测,该转移的坚决转移,该撤离的果断撤离,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避灾,变临灾避险为提前避让,坚决避免小风险酿成大事故。三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各县(市、区)要做好必要物资和医疗用品储备,对辖区隐患点全面组织开展临灾避险演练,入汛后要时刻保持备灾临战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灾情险情,能快速响应、快速出动、快速救援,技术支撑单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提供技术指导。
会议强调,汛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抓好防治。一是各县(市、区)要把地质灾害防治摆在重要位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负责同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决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做到严密监测、严防死守。二是市自然资源局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加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的统筹指导,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履行好部门监管指导职责,密切做好各方面配合工作,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强大合力,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通讯员:王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