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打造优质营商环境,韶关市自然资源局立足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职责定位,建立“一位局领导+一个科室+一名联络员”挂点联系企业机制,强化对企服务的统筹调度,定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诉求,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助企纾困,深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通过开展营商环境双力提升专项行动,在服务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打好改革、政策、服务组合拳,积极擦亮“助企惠企暖企”名片,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暖企”服务聚合力,坚定破题决心
深化挂点企业走访工作,切实做好挂点“暖企”服务,2023年以来,我局累计走访调研挂点企业36家次,截至目前挂点企业诉求办结率100%。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成立工作专班及6个专责组,主动探索破解历史遗留难题,制定出台了《韶关市市辖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割合并(调整边界)工作指引》,通过土地使用权合并、边界调整或者分割转让等方式,有效化解16宗房地产项目在报建或登记过程出现的难点问题,助力房企盘活资源。推出“关心办”党建品牌,全面当好为群众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店小二”“服务员”,推行“交房即交证”“验收即发证”,实现不动产登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高效衔接,减少企业申办环节,切实提升“登记速度”;依托智能审批模式实现企业间存量非住宅不动产转移登记证照在线签发、纸质证书免费邮寄等;设立不动产登记企业专窗,提供“咨询导办、贴心帮办”保姆式服务,实现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只进一个窗口、与一人互动、交一套材料,仅需一个环节、一个平台即可完成全流程不动产登记的申请、税费缴纳和证书领取;开展不动产政策宣讲活动,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深入了解把握政策,了解企业需求,推动实现商品房确权登记“零材料办理”,为碧桂园太阳城天钻13楼办理了商品房确权登记业务,进一步优化开发企业办证流程。
二、“助企”改革强支撑,夯实发展基础
制定土地利用管理集中会审工作制度,建立项目审批“用地清单制”,统筹调控全市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今年以来组织召开五次土地利用管理集中会审会议,通过市政府集中会审项目共193个,涉及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3864亩,切实保障重点项目落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大力推动“精准、净地”征收体制改革,牵头组建净地收储专班,加强与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数据中心集群项目等工作专班的联动,围绕产业转移平台(1+6)“有地用、用得了”,完成净地收储1.42万亩,有效解决了长兴太湖能谷项目734.82亩用地、新丰县南方(韶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三期)项目642亩用地需求,为我市重大重点项目落地和构建“地等项目”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深化实施“拿地即开工”改革,印发《韶关市自然资源局关于推进“拿地即开工”提速提质审批实施方案》,实现产业项目签订出让合同后3个工作日三证齐发,实现流程再造并联审批;全力推动“发证即开工”“竣工即验收”,联合市住建管理局印发《关于推行“验收即发证”服务模式的通知》,创新推动“放管服”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出台《韶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优化城建档案归集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快捷高效完成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验收。
三、“惠企”政策添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主动适应市场环境新变化,第一时间对市辖区住宅、商服用地基准地价整体下调,市区住宅地价整体降幅超过10%,切实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出台《关于加快推进“1+6”产业转移平台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的实施方案》,对拟出让“标准地”统一组织开展区域性评价,评价成果相关部门不再重复审批,评价费用由企业支付变为政府买单,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快工业项目落地。推行“一手现房带押过户”新模式,免除企业集资解除抵押环节,节省企业为提前还贷衍生的费用。大力推进工程项目“联合验收”,强化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今年以来通过“联合验收”流程完成70宗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切实压减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时间成本。针对房地产项目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及批后调整手续,制定了企业按规定配建的设备平台、独立占地的非机动车停车棚不计容、小区配套的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建筑面积不计入停车位配置标准的计算基数的容积率优化措施;针对房地产项目建筑单体因人防、消防、施工设计变更、优化配套设施、增设设备平台、优化居住区布局或户型等原因造成的施工实际与涉及方案冲突,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前可向我局提出调整优化的申请,满足了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调整优化设计方案的诉求,进一步激发房地产业的市场活力。
(通讯员:方咏梅、陈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