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韶关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2023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暨韶关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2023年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进行部署,市政府蒋红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韶关市自然资源局对做好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工作发言,市住建管理局就削坡建房整治工作进行了报告,武江区人民政府对做好202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专题汇报,韶关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蒋红林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是中央、省、市高度重视的大事,各县(市、区)要把地质灾害防治摆在重要位置,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决摒弃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求,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抓牢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坚决避免发生地质灾害伤亡事故。
会议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以村(居)为网格,组织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的地质风险隐患大排查,全面摸清泥石流、崩塌、滑坡等隐患点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做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查漏补缺,确保不留死角。教育、住管、交通、水务、卫健、文旅等重点部门要落实行业管理责任,动态抓好本系统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排查。
会议强调,一要健全预警预报体系,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准确把握雨情、水情、灾情变化趋势,科学分析研判地质灾害风险,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并通过短信等形式将信息推送给属地政府领导、具体责任人。二要认真做好科学避险,把“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作为刚性要求,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经常性巡查,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要及时设置警示标志,通过“人防+技防”实施实时监测。三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各县(市、区)要做好必要物资和医疗用品储备,对辖区隐患点全面组织开展临灾避险演练,普及识灾、避灾、救灾等知识,提高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入汛后要时刻保持备灾临战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灾情险情,能快速响应、快速出动、快速救援,技术支撑单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提供技术指导。(通讯员: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