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自然资源局 > 工作动态

成功预警 果断转移 科学防御 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时间:2022-06-20 23:54:41 来源:韶关自然资源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强降雨期间,我市多处地质灾害风险点避险成功


  针对目前我市地质灾害多发易发趋势,市自然资源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御理念,高位部署,加大会商研判力度,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方式全面落实拉网式排查巡查,科学有效发现地质灾害风险,一旦发现风险隐患坚决用好“转移人员”关键一招,果断及早撤离受威胁群众。6月17日以来,通过科学预警成功避险了4处地质灾害风险,有效转移受威胁人员64人,有力有效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截至目前,我市未发生地质灾害人员伤亡情况。


  剖析两起典型案例,总结成功避险经验


  案例一:韶关市新丰县回龙镇回龙村鸿兴饭店后山发生滑坡人员和车辆及时撤离成功避险


  2022年6月18日上午9时47分,韶关市新丰县回龙镇回龙村鸿兴饭店后山发生多次土体滑塌,滑坡土体堆积至坡脚的饭店停车场部位。因村民此前发现坡面有泥浆水顺山坡冲下来,感觉到有危险,第一时间报告包村领导,变形迹象后上报及时,当地政府及自然资源所接报后迅速前往现场处置,及时转移车辆,滑坡发生后未造成人员伤亡。


  6月18日上午7时30分,韶关市新丰县回龙镇回龙村鸿兴饭店经营者发现房屋后山的坡面上有泥浆水冲下来,并时不时有一些小土块从坡顶滚到坡脚,他感到可能会有危险,就打电话给包村领导。包村领导接到报告后,将情况上报回龙镇政府办,政府办立即安排回龙镇自然资源所的同志前往现场调查核实。


  上午8时10分,回龙镇自然资源所组织专业技术单位抵达现场,经调查分析研判后,告知镇政府该边坡潜在滑坡风险,滑坡一旦发生对坡脚的房屋和停车场的汽车造成破坏,要求政府立即组织群众紧急避险,调立警戒线。


  上午8时20分,受威胁群众开始撤离,至9时15分饭店工作人员、饭店住宿的客人共30人,以及停留在坡脚的6辆车辆全部撤离完毕。9时47分,该边坡发生浅层土体滑坡,滑体总方量约70立方米,土体在坡脚杂乱堆积。无人员伤亡,成功避险30人。


新丰1.png

18日上午9时47分滑坡发生后现场照片


新丰22.png

6月19日现场核查照片


  案例二: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大村村委会南村1号滑坡点发生小型滑塌人员及时撤离成功避险


  2022年6月19日早上6时左右,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大村村委会南村1号点滑坡前缘发生小型滑塌,造成滑体贯入坡脚居民板房。因转移工作及时果断,提前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巡排查台账,该处滑坡属于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该隐患点分别于2013年与2018年发生过两次崩滑现象,崩滑方量均为600立方米左右,区自然资源局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的常态化制度,在巡排查期间未发现新增变形迹象。由于本周为“龙舟水”期最后一轮强降雨,具有雨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市地质灾害防御督导组于6月18日下午到该隐患现场督导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时,发现该滑坡点坡体北东侧变形迹象加剧,经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分析研判,该边坡土质疏松,岩土体含水超饱和,稳定性差,初步判定险情较大,督导组当机立断,立即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入户动员,迅速开展转移工作,第一时间把坡脚440号房屋居民(常驻居民1名)转移到安全地方,做好安置工作,同时安排专人值守,严防转移人员返回住处。6月19日早上6时左右,该处隐患点发生了一起小型滑塌,滑体滑移至警戒线范围,贯入坡脚居民板房内,滑体方量约10立方米,无人员受伤,成功避险1人。


图1调整.jpg

6月18日下午现场转移照片


未标题-1.jpg

6月19日上午现场照片


  几点成功防御避险经验启示分享


  启示一、“风险隐患区域住户人员百分百果断转移”是防汛抗灾的关键一招。一旦发现风险隐患,坚决果断做到应转尽转,绝不存任何侥幸心理,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要科学设置危险警示标识,拉起警戒线围蔽隐患区域,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严防转移人员返回风险区域。


  启示二、“落实拉网式排查巡查”是防灾抗灾的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市、县、镇、村各级干部开展巡查排查,严格落实专管员AB岗制度,加大人员排查力度和密度,确保全覆盖、不留死角。同时,建立信息畅通机制,强化驻韶技术服务单位落实"三个必须",确保一有变化,技术督导组立马赶赴现场开展安全评估,实行应急处置,为研判灾害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抢抓了预警信息发布时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启示三、“提高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能力”是避免人员伤亡的有力保障。我们通过大喇叭、小册子、入户宣传等形式,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挨家挨户广泛宣传,提高了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群众的风险意识,在切实提高了群众主动防灾避险能力的同时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突发险情处置有序高效,凸显群测群防第一响应优势。(通讯员:陈绍光、王驹、张义)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