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16时,全省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据气象局部门预测,当前已进入“龙舟水”期最后一轮强降雨,本轮降雨雨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可能延续至22日。由于前期降雨较多,岩土体含水超饱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增大,防御形势十分严峻。对此,为贯彻落实省、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及部署要求,市自然资源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御理念,科学研判,提早谋划,提级部署,以“超常举措”应对“超常汛情”,以咬紧牙关不放松的状态决战决胜做好地灾防御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到“最后一米”。
一、坚持“高位部署,科学研判”调度指挥。为及时研判当前强降雨造成地质灾害风险,精准调度指挥全市地质灾害防御工作,6月17日全省防汛工作会议后,市自然资源局立即召开党组扩大会议,部署应对当前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地灾防御临时调度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全时段连线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局,每天早中晚集中会商,实时分析研判全市地灾形势,准确掌握各地情况。同时,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尤其针对下半夜,统筹全系统干部合理排班,做到清醒值班,值班期间抽查各地专管员是否在位924人次,全面压实各级工作职责。
蒋红林副市长及市自然资源局相关领导同志指挥调度汛期地灾防御工作
二、坚决把“落实拉网式排查巡查”作为当前防汛抗灾的第一要务。为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开展拉网式排查指示精神,局党组充分调动全部局领导、四级调研员、业务骨干和局系统技术人员,成立了10个以局班子成员、四级调研员为组长的督导检查工作组,制定工作指引,明确分片对口督导工作职责要求;同时,充分发挥省厅派驻韶关专家指导组技术优势,积极协调开展联合督导。6月18日,10个督导组全部深入到各县(市、区)强降雨集中的重点区域开展地质灾害防御督导检查,市级层面累计派出督导人员190余人次(含省专家组成员约60人次),重点检查全市隐患点、风险点防御准备情况,及时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同时,积极协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等职能部门增强排查人员力量,切实加大隐患点拉网式排查密度,对强降雨集中的“雨窝子”地区、“山边、村边、水边、路边”、高边坡建房村庄以及已完成核销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区域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不留死角。6月18日至今,全市共完成巡排查3788人次,巡查梳理隐患(风险)点1242处,确保险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做到始终对风险隐患心中有底、心中有数。
督导组在各地地灾点现场开展巡排查工作
三、始终把“风险隐患区域住户人员百分百果断转移”作为当前防汛抗灾的关键一招。为确保全面准确监测,及时处置转移,市自然资源局通过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筑牢地质灾害“安全防线”,各督导组在巡查排查中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风险,立即组织干部入户动员,第一时间转移安置,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和“镇不漏村、村不漏点、点不漏户、户不漏人”,同时,科学设置危险警示标识,围蔽隐患区域,落实专人监测和巡查严防转移人员返回风险区域。6月18日至今,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共排查发现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异常5处,非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异常10处,全市提前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702人。
督导组在各地开展地灾现场协调和应急处置工作
四、着重把“提高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能力”作为降低灾害损失的重要一环。组织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局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加强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将地质灾害防御避险要点简化为通俗易懂标语,通过大喇叭、小册子、入户宣传等形式,挨家挨户广泛宣传,确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避险知识宣传到位,切实提高群众主动防灾避险能力,先后印发地灾防御宣传小册子1万余册,发放入户标语单5万余份,有效提高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全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讯员: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