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韶关市积极响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拆旧复垦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精神,把拆旧复垦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各地农村稳妥推进拆旧复垦工作,有效盘活利用了闲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支持了乡村振兴。
各级高度重视,群众积极参与
韶关市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拆旧复垦工作,将之作为当前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各县(市、区)及乡镇政府、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均有分管领导主抓拆旧复垦工作;市、县农业、林业部门加强了对拆旧复垦项目设计、实施、验收等阶段的技术指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各村民小组成立拆旧复垦工作理事会,协助镇政府开展拆旧复垦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立项面积19065亩,完成竣工验收面积7291亩;累计交易拆旧复垦指标6879亩,获得资金收益35.58亿元,其中市级统筹3.43亿元,县级32.14亿元。通过开展拆旧复垦,有效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助力支持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
项目质量提升,复垦成效明显
全市各级主动适应拆旧复垦工作的新要求,切实抓好复垦质量。韶关市自然资源局通过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全市拆旧复垦工作现场会,组织对拟上报交易项目进行市级复核检查,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管,提高复垦质量;各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及有关镇、村狠抓项目质量,特别是抓好退回项目的整改,力争上报项目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抽查并经省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其中,始兴县、仁化县、乐昌市、翁源县项目复垦质量提升较快。始兴县通过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的方法,既保水、保土、护苗,又解决了复垦地块杂草多难以清除等问题;始兴县、仁化县注重结合群众意愿,推广种植枇杷、沃柑、桃子等水果,目前果苗长势良好,部分项目已逐渐成为了果园;乐昌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复垦项目中种植的桂花、紫薇等树苗,种植质量较高,管护比较到位,部分项目已建成休憩小公园、村庄后花园。南雄市、新丰县鼓励村民在果树中套种蔬菜、花生、黄豆、生姜等作物,提高了综合效益。本次抽查南雄市的项目为复垦为耕地,去年已种植水稻,今年采取上半年种花生,下半年种水稻的轮种方式,目前花生长势较好。由于拆旧复垦项目质量普遍提升,2021年全市拆旧复垦成功交易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加强监督指导,管理日益规范
各县(市、区)认真落实《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拆旧复垦全流程监管确保工作质量的通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在拆旧复垦工作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通知》精神,加强拆旧复垦全流程监管,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管理。在项目申请、立项、招标、施工、监理、验收及后期管护全过程均能严格按要求管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注重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当地实际,做好村民会议决定、村民签字确认和各项公示等工作。按拆旧复垦职责要求,市、县自然资源部门严把质量关,对上报交易项目复垦效果和上报资料认真审查复核,督促业主单位强化拆旧复垦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的监管,市、县、镇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监管,严防截留、私分、贪污、挪用项目资金和指标交易收益金等情况。
提高综合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韶关市充分利用拆旧复垦政策利好,提高综合效益。一是盘活了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多年形成的旧村庄和空心村通过连片拆除,重新规划复垦成园地或林地,腾挪出的建设用地规模2751亩得以再利用,其中小部分用于项目所在村的公益建设,大部分通过省平台交易。二是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截至2021年底,全市通过省平台交易获得资金收益35.58亿元,按照拆旧复垦收益分配比例,扣除市级统筹资金和成本后,收益的大部分归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全市因拆旧复垦村委会收益0.97亿元,土地所有人(村民小组)收益3.94亿元,土地使用人(农户)收益21.53亿元。三是促进了村庄建设,改善了村居环境。复垦指标收益普遍用于建设新房,部分村集体用集体收益部分的资金做好村庄规划和“三通一平”,村民在规划区建房。同时,拆除旧房复垦成园地、林地后,村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四是发展了农业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各地因地制宜利用复垦地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林业。始兴县种植枇杷、沙糖桔,仁化县、乐昌市种植沃柑、桃子,新丰县种植油茶、五指毛桃,乐昌市、乳源县、翁源县种植桂花、紫薇等苗木。(通讯员:莫新生)
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拆旧复垦项目种植大果枇杷,采用地膜覆盖,果苗长势良好。
韶关市始兴县拆旧复垦项目种植的桃树
仁化县董塘镇拆旧复垦项目成了一片桃林,桃园中还套种花生。
韶关市南雄市古市镇拆旧复垦项目复垦为水田,采取上造种花生、下造种水稻,花生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