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直机关工委、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联合举办的韶关市第六届机关工作创新创优竞赛在武江区科创园举办,经激烈角逐,市商务局选送项目《点燃电商“引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在围绕中心类1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在比赛现场,参赛人员通过情景剧的形式生动展现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给村民带来的改变,剧本内容新颖、参赛队员表演生动,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近年来,市商务局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部署精神,结合自身职能,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项目,大力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销对接,推动农村电商成为韶关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党建引领,打造“电商+乡村振兴”新体系。党组牵头“绘蓝图”。韶关市商务局党组成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工作专班,统筹安排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的重大工作和重大事项,研究出台本系统乡村振兴重大措施、政策文件。党组成员“谋思路”。局党组成员在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深刻理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各项要求的基础上,深入示范县建设项目调研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各示范县创建过程中遇到问题,确保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党员干部“当先锋”。机关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负责指导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的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镇村党组织安排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负责推进具体业务,形成横向抓统筹协调、纵向抓工作落实的机制,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
搭建平台,构建“电商+乡村振兴”新格局。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带队深入各示范县调研,与县镇村基层党组织共同谋划服务站点建设。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坚持实用、节约原则,通过发挥公共服务中心枢纽作用,合理统筹区域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物流、培训和助农工作,增强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乡镇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拓展代收代缴、代买代卖、小额信贷等功能,实现业务多元化、服务便民化。目前,已成功争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专项资金合计1.45亿元,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7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813个,数量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通过打造县镇村三级站点服务体系,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商贸流通的网络在更大范围内互联互通,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商品和服务并重、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畅通的现代农村市场新体系,既让农民能够获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线上购物体验,又能减少因商贸流通信息不畅而造成的农产品库存积压变质或流通损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品牌驱动,构筑“电商+乡村振兴”新高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党的工作与农民致富有效结合的新路径。通过打造区域品牌服务体系,建立品牌、商标,推动韶关市优质农产品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党建引领+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合力。例如乐昌市通过成立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并通过成立党支部,发挥支部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线上第三方平台开设多家“九峰山水果旗舰店”以及在线下乐昌城区开设农产品体验馆等方式,迅速打响品牌。发展特色产业,深入谋划自驾游路线,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推销本地农特产品,催生“旅游业+电商”等新业态不断走深走远。例如韶关南雄举办“自驾游之电商活动”,精心整合灵潭村“网红小火车”、帽子峰景区、三佳村生态旅游等特色资源,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通过直播带货、拍摄短视频等多方位立体式宣传,极大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真正使“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2021年,我市各示范县实现电商交易额25.36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交易额达18.7亿元。
建强队伍,培育“电商+乡村振兴”新动能。韶关市地处粤北,农村闲置劳动力相对较多。为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培训他们从事电商行业,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为此,我市各示范县加大投入孵化电商创业团队,培育电商人才。培训的对象主要是相对贫困群众、从事电商企业人员、退伍军人、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等。培训内容以农产品销售为主,通过讲解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选择,销售案例分析,销售技巧,短视频实现农产品新营销等内容,大幅提升电商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截至2022年中,我市各示范县共开展电商人才培训506场次,累计培训电商人才2.5万余人次,为我市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大力弘扬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精神,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党业融合,努力开创我局机关党的建设和商务工作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